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

更新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11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
  • 1. 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 . 隔离空气 B . 隔离可燃物 C .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 . 促进烟尘的扩散
  • 2. 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 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 . 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 . 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 . 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
  • 3.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 .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 .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 . 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4.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 隔绝空气 B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清除可燃物 D .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5. (2017·天山模拟)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 6. 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 . 缺乏可燃物 B . 缺乏O2 C . 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 . 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 油着火,用水浇灭 B . 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 C .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 .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 8. 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清除可燃物 B .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 . 隔绝空气 D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9. 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 提供氧气 B . 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提供可燃物 D .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10. (2017九上·深圳月考) 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 .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11. 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 . 烧需要可燃物 B . 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C . 烧需要氧气 D . 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 12. 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 . 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C . 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
  • 13.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或气体 B . 用水灭火,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 .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 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 14.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 .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 .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15. 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A . 剧毒品 B . 爆炸品 C . 禁止放易燃物 D . 禁止吸烟
  • 16. 人们日常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汽车燃烧的汽油和做饭燃烧的天然气等均为化石燃料产品。化石燃料属(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能源。

    雨后晴天的空气清新洁净,此时的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下列着火的应急处理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①实验室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毛巾盖灭;②油在炒菜锅内因温度过高着火,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灭火;③电器着火时,立即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 17.

    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__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迅即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隧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 (1)

      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2. (2)

      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

    3. (3)

      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4. (4)

      调查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

      A .

      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B .

      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 18.

    《三国演义》里描述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借助东风火烧了曹营的木船而大败曹军。根据图 可知,曹营的木船是可燃物,该燃烧还具备了下列两个条件:

    ①木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②;你给曹军的灭火建议及所依据的原理是:

  • 19.

    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 性,所以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 20.

    燃烧与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关于燃烧的问题。

    1. (1)

      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右图的一个实验中却能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该实验为(填序号)。说明可燃物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燃烧。

    2. (2)

      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

  • 21.

    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2. (2)

      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3. (3)

      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 . 跳楼逃生 C .

      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 (4)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22.

    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原理灭火.

  • 23.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根据如图回答:

    1. (1)

      属于单质的是(只选填一种物质编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2. (2)

      通风口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由此说明燃烧需要.

    3. (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打火机气体丁烷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

  • 24.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包括事例(2) (填序号).

  • 25.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邻居乱扔烟头,不慎引起火灾,烟头在火灾中的作用是 .

    熄灭酒精灯火焰时要用灯帽盖灭,其原理是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