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8-11-12 浏览次数:39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 1. (2018八上·温州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将成语补充完整。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枯拉朽,军无斗志, 纷纷kuì退。

    ②为了这一刻,多少人精竭虑,青丝变白发,终于成功了,浩hàn的大海可以作证。

    ③没等观众从眼花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yíng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 2. (2023七上·北京市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 ②①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 3. (2018八上·绍兴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沿溯阻绝

    非亭午夜分

    多趣味

    其奇者

    ⑤夕日欲

    无与为乐者

  • 4. (2018八上·绍兴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何夜无月?。(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2) 馨香盈怀袖,。(《古诗十九首》)
    3. (3)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4)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 5. (2018八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列采访对话,完成题目。

    采访对话:(节选)

    绍兴晚报记者:你好,马老师,昨天,我省2018高考普通类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出炉。咱们绍兴文理学院录取情况如何呀,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办负责人马老师:在普通类一段投档录取中,绍兴文理学院共有英语(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会计学等12个专业在一段实现录取,占总招生专业(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全部完成计划。投档分数线分别为590分、589分,均高于普通类一段分数线。

    绍兴晚报记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这两个专业很受我们考生的青睐,这两个专业是我们学院的优势专业吧?

    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办负责人马老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是绍兴文理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近年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学名师进校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每年的教师编制考取率接近90%。

    绍兴晚报记者:听说呀,我们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录取成绩创了新高,是这样的吗?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办负责人马老师:是呀,今年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三位一体录取取得新突破,报名比例达到10:1,投档比例接近4:1。录取学生中最高分达到645分,创历史新高。

    如果把上述采访对话,拟写成一则新闻,标题是“绍兴文理学院两优势专业完成录取计划”,请你根据以上对话和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给这则新闻写个导语。

二、现代文阅读
  • 6. (2018八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三十八岁的贺龙站在湖南西部一个长满香樟和苦竹的山顶上,目光越过山下的一大片平坝,在对面同样葱郁的山岭间游移,他想看见哪怕是瞬间闪现出来的那个熟悉的身影。
        个子不太高但显得十分结实的贺龙,与个子同样不高但显得有些瘦小的萧克之间的不 寻常的友情,在中国革命史中堪称佳话。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娶了一对亲姐妹为各自的妻子,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具有同样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志同道合。
        山下的那一大片平坝被当地人称为十万坪谷地。一场为摆脱围困而进行的伏击战就要在此打响了。
        这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的上午。在离这里大约四百多公里的湖南与广西的交界 处,中央红军庞大的队伍正在连绵阴雨中向着凶险莫测的湘江上游移动。而此刻贺龙的眼前 却是阳光灿烂,宁静的坪坝在暖洋洋的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浮动着一层金黄色的尘雾。
        ……
        在南腰界①,贺龙从当地小学里弄来一张国民党当局的报纸,他在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江西萧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两军距离如此之近,这让偶然获得了消息的贺龙悲喜交加,他立即命令七师和九师分两路前出贵州方向,他对红军官兵说:“咱们去撞六军团!”
        两天之后,红军九师到达一个叫铅厂坝的小镇。他们发现山下的小河边有一小股部队正在慢慢移动。在远远地开了几枪试探后,红军官兵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个令他们眼睛一亮的东西:一顶缀有红五星的军帽。A他们放下枪,轻轻地喊,大声地喊,然后,他们奔跑了过去,与虚弱的红六军团的士兵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一瞬间发生在一九三四年十月下旬。第六军团以巨大的代价揭开长征的序幕,尽管这一过程使这支红军武装经历了太多的艰险与困难,但他们终于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贵州、 湖南和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荒僻群山中会合了。可以想象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萧克和留着胡子的 贺龙自南昌起义后再次相逢时的情景。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有删改)
    【乙】
    (美国记者斯诺随一支护送物资的红军队伍去往保安,途中,“说故事的好手”、亲历了 南昌起义的红军指挥员李长林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趣闻轶事。)
        “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 村子里,同哥老会②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 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 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 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 贺龙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 的口才很好,李(长林)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B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有一次贺龙逮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 动,“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 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 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 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注释】①南腰界:地名,位于重庆酉阳东南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同志在此创建 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②哥老会: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 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
    1. (1) 【纪实·把握事实】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把握作品所写事实,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
    2. (2) 【纪实·品析语言】虽然同为纪实作品,两部作品的语言风格迥异,请结合上下文内容,为以下句子写批注。

      A.他们放下枪,轻轻地喊,大声地喊,然后,他们奔跑了过去,与虚弱的红六军团的士兵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B.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3. (3) 【纪实·感知形象】同是一个“贺龙”,在王树增基于事实的细节推演中、在“说故事的好手”李长林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呈现给我们的形象是有不同的。请结合以上选文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心中的“贺龙”。
    4. (4) 【纪实·连读对比】

      ①虽同为纪实写作,同学们却发现了甲乙两文中都有“虚构”的影子,快来发表你的看法吧!

      小萌:都说真实是纪实文学写作必须坚守的原则,乙文有大段大段李长林原话的呈现。但我觉得他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建立了一个苏区”,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是不是太过于传奇性了?

      小文:这正是贺龙给老百姓们的印象。老百姓和红军中传颂着这些富有传奇性的故事,说明贺龙是很被人爱戴的。这也是一种历史事实。

      小涵:甲文第①段描写贺龙的目光“越过山下的一大片平坝,在对面同样葱郁的山岭间游移”,甚至写了贺龙“想看见哪怕是瞬间闪现出来的那个熟悉的身影”的内心,作者是怎么知道贺龙在看什么、在想什么的?这种虚构合理吗,为什么?

      ②王树增说贺龙和萧克“这两个具有同样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志同道合”;被俘的波斯哈德牧师不仅没说贺龙坏话,还说“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怎样的?为何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纷纷志同道合、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来谈谈。

      温馨提示:可以参考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名著《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等。

三、古诗文阅读
  • 7. (2018八上·绍兴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 (1) 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2. (2)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 8. (2018八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 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欣然之            从:

      ②有老书生数人来    过:

      ③归舍已三矣        鼓:

    2. (2) 给下列句子断句。(断 4 处)

      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民 夷 杂 揉 屠 沽 纷 然 。

    3. (3) 作者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本文都是在贬谪时所写,两文所蕴含的情感相同吗?结合两文说说你的理解。
四、写作
  • 9. (2018八上·绍兴月考) 每个人的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个他(她),他(她)包括你的父母、亲人,他(她)包括你的同学、朋友,他(她)还包括你的师长、前辈,他也许还是邻里街坊,旅途中遇到的伙伴……对于每个他(她),你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一成不变,你会因为时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你的人生经验,从而对他(她)逐渐了解。

    请你以“我逐渐了解了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①这个题目限定了你应该选择写人的素材,选择素材时要注意新颖。②“逐渐”一词很关键,提示我们要写清楚“我”的了解过程和对方的具体表现。③了解的内容可以是展现对方的某种品质,例如敬业、热心、有梦想等等,也可以是显露对方身上的缺点、不足等。④选材举例:a.“我”逐渐了解了邻居小姑娘的开朗/活泼的个性。b.“我”逐渐了解了跆拳道老师对这项运动的执着热情。c.“我”逐渐了解了某个历史人物的博大胸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