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
  • 1.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轻地打开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huā tuán jǐn 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 2. (2018七上·丽水月考) 解释划线文言字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未若柳絮风起

    ③相而去

    ④为人谋而不

  • 3. (2018七上·丽水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 (2) 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3)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风逢李龟年》)
    4. (4)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5. (5)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南国暮春景象烘托一种伤愁气氛的句子是:
    6. (6)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交替、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的句 子是:
二、阅读理解
  • 4. (2018七上·丽水月考) 名著阅读。                                   
    1. (1) 下列不适合作为《朝花夕拾》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 . 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2. (2) 在《西游记》目录中依次填入人名。

      目录

      第五十九回    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罢战赴华庭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3. (3)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 5.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这棵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儿。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咱们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

        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照得葡萄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我看着盘子里晶莹剔透的葡萄,泪水不知不觉地就流了出来,父爱无言啊!

        每次吃葡萄,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吃。他有一个堂皇的理由:怕酸。我拣了最紫的葡萄,送到他嘴边,强迫他吃,他拗不过,只好吃两颗,却立即做出酸得不可忍受的样子,绝不再吃。其实,父亲哪里是怕酸呀?他有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每天都要喝几口陈醋,而那已经熟透的葡萄,哪里还有一丝酸味?他是舍不得呀!

        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 (1) 仿照例子,概括两个表现父亲“慈父心”的情节。(字数不要求相同)

      例:父亲为我栽下葡萄树,寄托希望。

    2. (2) 下面这个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3. (3) 本文第⑧段的画线句,和选自课文《秋天的怀念》一文中的句子都反复用到了“悄悄地”这个短语,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A.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紫色葡萄慈父心》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4. (4) 第⑩段中“我”不能走路已经成为现实,父亲的眼角眉梢为何还都挂满了笑意呢?
  • 6.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绝唱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上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存在就是力量。

    1. (1) 文章第⑥段中“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这里的“另一种景色”指的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文章中第②至④段写了荷的绿叶、红花,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3. (3) 联系上下文,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4. (4) 历史的天空风来雨过,圆明园也经历了两度劫难,有人主张重修,也有人反对。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有49位全国政协委员上书提案,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著名建筑学家梁从诫先生曾非常激动地喊道:“不能人为的重修或复建再将圆明园毁一次了。”

      请结合文章,为下面的提案再添一条反对理由。

      理由一: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我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

      理由二:修复圆明园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理由三:

  • 7.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 (2) 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 . 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 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 8.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夏侯玄既被桎梏 , 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注】①桎梏(zhìgù):脚镣和手铐;拘捕。②钟会:钟毓的弟弟。③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④闻命:听从命令。

    1. (1) 对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尊君在不?(“尊君”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 .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 . 久不至,已去。(“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D . 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东市:东边的市场。)
    2. (2) 请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

    3. (3) 用“/”划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限段两处)

      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

    5. (5) 甲、乙两文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两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和夏侯玄的“方正”?
三、写作
  • 9. (2018七上·丽水月考) 刚上初中,来到新学校,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以“我们班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故事本身要有积极意义,故事要写得生动感人;②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几个故事;③故事要写得有深意;④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