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
    A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 .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2.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

    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二面排列

    32人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

    A . 贵族生活腐化 B . 社会等级森严 C . 血缘色彩浓厚 D . 音乐发展迅速
  • 3.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
    A .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B .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 .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D .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 4.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礼乐制度
  • 5.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王国维曾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在他看来,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 . 封建子弟之制 B . 宗法及丧服之制 C . 嫡长子继承制 D .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 6.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察举制
  • 7.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种现象(    )

    ①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

    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

    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

    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8.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这表明商代(    )
    A . 贵族统治受到削弱 B . 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 C .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 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
  • 9. (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 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    )
    A .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 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C .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 D . 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 10.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    )
    A . 中央集权制 B . 宗法制 C . 郡国并行制 D . 察举制
  • 11.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表现在(    )

    ①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③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

    ④攻伐征战都由皇帝亲自带兵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2.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如表是秦朝九卿职以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    )

    职务

    职责

    奉常

    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郎中卫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

    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

    负责相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

    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

    负责宫廷车马

    A . 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 .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C . 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 . 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 13.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
    A . 扩大了疆域 B .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C .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 . 促进了民族融合
  • 14.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 B . 郡、县都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 C . 郡县制的建立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 D . 秦朝与西汉都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
  • 15.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汉书》记载: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于是出现“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 推动汉初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 .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 . 妥善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 16.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唐朝后期,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沉重。其主要原因是(    )
    A . 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 B . 皇帝残暴 C . 外敌大规模入侵 D . 地方割据势力过于强大
  • 17.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北宋派文臣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设转运使为路级财政长官,兼具监察官的身份。这些措施的实质是(    )
    A . 对地方行政加以监察 B . 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 C .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D . 防止了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 18.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 宰相职权的范围在扩大 D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19.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钱穆说,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 . 元朝行省制是元政权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而实施的 B . 地方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两重属性 C . 行省制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是因为该制度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 20.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
    A . 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 .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与村 C . 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 . 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 21. (2018高一上·汽开区月考) 中国古代有一制度“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该制度发源于(    )
    A . 汉朝 B . 魏晋南北朝 C . 隋朝 D . 唐朝
  • 22.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
    A . 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B . 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 . 已经威胁到皇权 D . 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 23.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
    A . 协理奏章 B . 审核政令 C . 跪受笔录 D . 作出决策
  • 24.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丛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明永乐帝为解决这一烦恼,而设立的协理机构是(    )
    A . 宣政院 B . 刺史 C . 参知政事 D . 内阁
  • 25.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    )
    A . 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 . 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C . 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 . 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
  • 26.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
    A . 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 .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 .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D .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 27.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古代有位帝王写过这样的诗句:“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下列叙述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 秦始皇规定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大权都要总揽 B . 唐太宗健全三省制,实行群相制 C . 宋太祖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集权 D .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
  • 28.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东汉设尚书台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②③④
  • 29.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职权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②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门下——尚书

    ③三省长官的品级较高,都是宰相

    ④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0.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的目的是(    )
    A . 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 . 完善中央集权 C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 扩大民主权利
二、非选择题
  • 31.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中央机构图

    图一:帝相关系演变

    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图二,指出唐代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这一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图三与图二相比,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 32. (2018高一上·田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门无寒门,下门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1. (1) 分别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是什么?
    2. (2) 以上选官制度中你认为哪一制度较合理,其影响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