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同步...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4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以下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税亩       ②井田制        ③均田制           ④屯田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①④③
  •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 . 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 .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3.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    )
    A . 原始社会晚期 B . 夏商周时期 C . 春秋战国时期 D . 秦朝
  • 4. 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 (    )
    A . 实行土地国有制 B . 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
    C .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D . 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
  • 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
    A .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 .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 . 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 . 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6.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 “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 . “废井田,开阡陌” C . “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 .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7.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

    A . 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B . 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 .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 . 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 8.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稼”。这说明

    A . 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 . 当时的法律已经健全完备. C .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 . 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 9.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 .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 .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 .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 . 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
  • 10.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    )
    A .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 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 11.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 封建生产方式有了进步 B .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C . 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发展 D . 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 12. (2021高一上·梁河月考)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 分封制的瓦解 B .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 上层建筑的变化
  • 13. 战国以后,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 . 屯田制 B . 井田制 C . 均田制 D . 土地私有制
  • 14. 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   )

    A . 君主土地私有制 B . 地主土地所有制 C .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 . 租佃制
  • 15. 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 .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 “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 .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 . “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 16.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
    A . 自耕农式经营 B . 千耦其耘式经营 C . 田庄式经营 D . 租佃式经营
  • 1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 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 C . 汉代“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D . 宋代租佃经营已开始超过自耕农经济,成为古代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方式
  • 18. 汉唐制定的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 . 中央集权弱化 B . 流民问题缓解 C . 自耕农逐渐衰退 D . 土地兼并得以缓和
  • 19.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上述言论

    A . 指出了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 . 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 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 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20. 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状况,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年号

    公元/年

    每人平均亩数/亩

    清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清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 . 人地矛盾日渐突出 B . 人口总量增加迅猛 C . 土地兼并相当严重 D . 农业生产大体稳定
二、材料分析题
  • 21. 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贵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今)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辱吏之俦,赢十百金,即奠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 (1)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 (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 (2)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 (3) 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 (4) 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5. (5) 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解。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自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曹操屯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主要原因是什么?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种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内容。

    2. (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