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6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18高三上·宾县月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

    A .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 .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 .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 2. 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来临后这样考量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 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B . 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 . 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D . 政府应系统强力干预,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
  • 3. 1931年,美国财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 . 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 B .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C . 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D . 努力抑制物价上涨
  • 4. 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

    A . 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 . 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 . 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 . 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5. 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

    A .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 . 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 . 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 . 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 6. 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

    A .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 C . 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 D . 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
  • 7.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  )

    A . 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 . 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 . 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D . 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8. 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  )

    ①在美国社会遭到抵制                                  ②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③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④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尔,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 . 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 . 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D . 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 10.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 .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 .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 .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 .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11.

    在《变形金刚》这一部影片中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的土木工程里程碑——胡佛水坝(如下图)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  )


    A . 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 B . 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 C . 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 . 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 12.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2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 . 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 . 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 . 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 . 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 13.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

    A . 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B . 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 . 罗斯福新政没有彻底缓解经济危机 D . 罗斯福建立新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 14. 20世纪前半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推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大危机中一片混乱。而罗斯福借鉴了苏联管理经济的成功经验,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起来。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指的是(  )

    A . 战时集中国力的非常措施 B .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 .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 . 国家经济计划的有效性
  • 15. 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

    ①法律手段          ②外交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行政手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

    A . 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B . 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 .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D .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 17. 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

    ①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 ②实行社会救济,建立福利制度

    ③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 ④整饬财政金融,重建银行公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8. “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罗斯福选集》)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 保护劳工权利 D . 推行以工代赈
  • 19. 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南方有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践踏农田,用来讽刺罗斯福政府调整农业的政策。这说明(  )

    A . 内战后南北矛盾没有彻底消除 B . 政策导致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C . 农业调整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D . 部分人不理解新政的指导思想
  • 20. (2017高二上·天水开学考)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下列经济发展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 . 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 B . 罗斯福新政整顿银行 C . 新经济政策实行按劳分配 D . 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二、材料分析题
  • 21. 美国农业部门口的标牌上写到:“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全美仅有2.8%的人

    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却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确切地说在大萧条爆发前,农业就处于慢性危机之中。1929年,农业人口收入只有273美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9年的16%下降到10年后的8.8%。……除黑人劳工外,没有人比农场主在大危机中遭受的打击更大。农场主在1932年实现的净收入比1929年少了1/3;农产品的价格跌落了50%。

    二十世纪早期,政治上提倡小政府、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上反对极权政治的传统保守主义盛行,……把农业放到了与工业同等竞争的位置,把粮食生产当成是农场主、农民个人的事,而把农业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国农业的特殊性置于不顾,政府的措施收效甚微。到大萧条时期,农业问题雪上加霜,农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也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终止实施该法。

    材料三 1936年2月29日,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拨专款支付租金。

    材料四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
    2. (2)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 (3) 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
    4. (4)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届共和党政府那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剥削压迫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环境继续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摘编自韩冰《有关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研究综述》

    材料二 1935年5月6日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项目标准是要有使用价值、属于劳动密集类型,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按照这一标准,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众多项目,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在整个新政期间,政府通过这些工程为包括非熟练工人、毕业的高中生与大学生、失业的艺术家等各种人员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

    ——摘编自高世揖、张军扩《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三 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

    ——摘编自郑林庄《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实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相关“项目标准”的原因及项目安排的特点。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三的观点。
  • 23. 阅读材料,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材料一 罗斯福在有名的就职演说中把旧“四大自由”……改成了新“四大自由” ──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观念把社会平等定为一项原则。就是说,在一个这样富有的社会还有赤贫现象是不合理的,非正义的。消灭这种不合理现象应是政府和社会的目标。

    ——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材料二 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

    ——罗斯福总统1937年2月演说,黄德禄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1935年

    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

    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7年4月

    支持《全国劳工关系法》

    1937年5月

    支持《社会保障法》

    1937年7月

    国会未能通过罗斯福最高法院改组计划

    ——根据(美)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改编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体现“免于匮乏”观念的措施。
    2. (2)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释罗斯福所说“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三反映的罗斯福与最高法院的斗争。
  • 2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让胡佛始料未及的是,这次“萧条”居然发展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胡佛似乎显得不知所措,但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 (1)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2)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 (3)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 (4)设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 (5)支持通过减税议案,降低个人和私人企业的所得税。 (6)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为银行、保险公司、农场抵押公司以及铁路公司提供贷款。 (7)建立住宅贷款银行,对有房产抵押的建筑与贷款公司、储备银行和保险公司给予贴现。 (8)扩大信贷资金,保证商业实体和个人享用更多的贷款。 ……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二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1933年,罗斯福上台时的失业率是24.9%,至1940年失业率仍旧是14.6%(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直到1941年美国全面卷入二战以后,失业率才下降到10%以下,并逐步达到大萧条前的水平。再看一下国防支出在战时经济中的巨额比重,1940年不过是17.9%,很快从1941年的46%跃升到1945年的89.5%,整个美国成为一个兵工厂,GDP自然增长了。至于失业率下降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人们都参军去了,二战结束时美国军队有1200万人。

    ——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三,简要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大战是如何促进美国解决这些问题的?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那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革命者对新经济政策感到“痛惜”的原因。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 (2)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记者对罗斯福的质问。
    3. (3) 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是指什么。
    4. (4)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恰当的题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