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傅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孰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方略》(1906年)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请回答:
材料一 我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单位:亿元)
1978年 | 1989年 | 1991年 | 1996年 | 1997年 | 2000年 | |
出口 | 98 | 525 | 719 | 1510 | 1827 | 2272 |
进口 | 109 | 591 | 638 | 1388 | 1428 | 2037 |
材料二 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中美双方经过14年的谈判,于2000年10月10日以克林顿总统签署美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成为美国法律,从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精神,努力工作,最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结果。有评论说:中美达成“中国入世”的协议,双方都是“赢家”。
材料三 2000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
请回答:
材料一 下列事件是我国两次开放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政府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材料二 下列内容是我国关税的两次调整: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新税则,新税则将中国关税税率定得很低,中国土货出口税率高于洋货的进口税率;经国务院批准,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降低关税总水平,从16.4%调到15.3%。
材料三 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两次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95年,中日双方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
请回答: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 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