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题集(十四) 19世纪以来的中外科...

更新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123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 . 计算机 B . 蒸汽机 C . 牛顿经典力学 D . 达尔文进化论
  • 2.

    如图是某位科学家发现并验证相关定律的实验装置,这一发现为推动人类进步作出开创性贡献。这位科学家来自(  )

    A . 德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英国
  • 3. 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导致了(  )

    A . 相对论的出现 B . 生物进化论的出现 C . 量子论的出现 D . 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
  • 4.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

    A . 自由落体定律 B . 经典力学体系 C . 生物进化理论 D . 细胞研究成果
  • 5. 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 .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 . 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 . 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 . 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 6. (2017高二下·成都期中) 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了美国(  )

    A .   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 . 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 . 老人对二战的感伤        D . 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 7. 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 B . 《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 C . 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 . 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
  • 8.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有(  )

    ①《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②《大卫·科波菲尔》

    ③《安娜·卡列尼娜》 ④《约翰·克里斯朵夫》

    A . ①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9.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

    A .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 .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C .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 . 高尔基的《母亲》
  • 10. 人们评论一个艺术流派:“(他们)拥抱现实生活——但是以不同的方式。别具一格的是,他们对色彩、光线和光学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下列画家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

    A . 德拉克洛瓦 B . 凡高 C . 列宾 D . 毕加索
  • 11. 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

    A .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 . 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 . 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 . 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 12. 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

    A . 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 .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 . 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D . 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 13. “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

    A . 蒸汽机的发明 B . 电的发明 C . 蒸汽轮船的发明 D . 内燃机的发明
  • 14. 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  )

    A . 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 .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 . 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 . 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制
  • 15. 某文学流派“排斥资本主义文明与现实,重视自然风光的描写,把自然当作一种神秘的力量,实际上是从侧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该文学流派属于(  )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 16.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曾声称:“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这表明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目的是(  )

    A . 改造法国社会 B . 宣传反封建思想 C . 学习法国文风 D . 支持拿破仑扩张
  • 17. 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与贝多芬音乐创作中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精神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 . 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 B . “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 C . 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 受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
  • 18. 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该音乐属于(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古典主义 D . 现代主义
  • 19.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

    A .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 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 . 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 .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 20.

    右图源自生物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经典著作。对该图隐含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 . 这种观点普遍流行于18世纪西欧 B . 体现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进化观 C . 肯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D . 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 21. 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一分克氯化镭。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恶性贫血症逝世于疗养院。居里夫人在放射性理论上的成就(  )

    A . 为创立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B . 为提出量子假说创造了条件 C . 促进了原子能的开发应用 D . 推动了现代医学的重大发展
  • 22. (2016高三下·泰安模拟)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  )

    A . 个性化 B . 规范化 C . 网络化 D . 国际化
  • 23.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

    A . 《哈姆雷特》 B . 《人间喜剧》 C . 《巴黎圣母院》 D . 《老人与海》
  • 24. 二战后物质文明的高度膨胀反而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极度空虚,那些在竞争中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面对茫茫宇宙大声询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反映在文学领域便产生了(  )

    A . 古典主义文学 B . 浪漫主义文学 C . 现代主义文学 D . 现实主义文学
  • 25.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

    A . B . C . D .
  • 26. (2016·内江模拟) 《自由引导人民》、《日出·印象》和《百年孤独》的共同之处是(  )

    A . 伟大的文学作品 B . 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C .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D . 绘画技法上的重大革命
  • 27. 1926年出生的查克·贝里,美国黑人音乐歌手,他的吉他演奏风格鲜明,作品融合了布鲁斯与乡村音乐的元素,善于创作与青少年息息相关,充满时代感的音乐。很多后起的艺人,特别是海滩男孩、披头士和滚石乐队,都翻唱他的歌曲,模仿他的吉他演奏风格。“布鲁斯”是指(  )

    A . 交响乐 B . 爵士乐 C . 摇滚 D . 蓝调
  • 28. 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三年,其说明(  )

    A .   改革开放还未实行 B . “不结盟”外交正推行 C . “文革”理论未被否定 D . “双百”方针贯彻必要
  • 29. 1978年~1989年,停办十年之久的俄国史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全国高校研究所纷纷成立,人才培养逐渐好转,从中可以得出俄国史研究工作(  )

    A .  直接受中苏外交关系的影响 B . 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冲击 C . 其恢复是新时期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 D . 起步晚,不利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
  • 30. (2018高二下·陆川开学考)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 .  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 .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 . 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 . 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二、材料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材料二 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三 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 32.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民众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 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 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