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理即天道②心即理也③经世致用④格物致知
论点 | 论据 | |
甲 |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 | 他们都对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
乙 |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 |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教育 |
①《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②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唐璜》是讽刺近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④《人间喜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时间 | 大学 | 增设的教授席位 |
1546 |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 神学、希腊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
1619 | 牛津大学 |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
1621 | 牛津大学 | 色得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
1663 | 剑桥大学 | 卢卡西数学教席 |
1669 | 牛津大学 | 植物学教授席位 |
1702 | 剑桥大学 | 化学教授席位 |
1704 | 剑桥大学 | 天文学教授席位 |
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 19 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如胡绳指出,李鸿章把面对外国侵略者势力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说得如此地软弱无能,把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吹嘘得如此地不可抵御。他的这种害怕外国侵略者的心理,可以代表在慈祥太后统治时期的整个官僚集团中的主导思想。所谓“中兴”、“自强”,都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陈旭麓认为,鸿章是洋务运动——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后期那个特定时期的开拓性人物。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还是属于封建“体”里面的人,他本身并没有超过这个“体”,只是从封建的“体”里绽开一个缺口,这是评论李鸿章与近代化关系的一个基点,如果越出了这个基点,就同当时的历史不相符合。(陈旭麓《李鸿章: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学术界评价《走向共和》重要人物之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