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上·蕉岭月考) 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 . 老子 B . 墨子 C . 荀子 D . 韩非子
  • 2.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

    A . 法家、儒家、道家 B . 法家、墨家、道家 C . 法家、墨家、儒家 D . 道家、儒家、墨家
  • 3.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
    A .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 .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 4.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还提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至董仲舒时,将孔子的这一人伦秩序改造成“三纲五常”。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强化了伦理关系 B . 束缚人性加强君权 C . 强化了父权社会 D . 有利于思想大一统
  • 5. (2022高二上·周至期中) “从唐末到北宋五子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

    ①理即天道②心即理也③经世致用④格物致知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6.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的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 . 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C .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设想 D . 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
  • 7.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A .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 . 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 . 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 .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8.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
    A . 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 B . 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繁荣 C . 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D .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
  • 9.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齐民要术》 C . 《皇帝内经》 D . 《本草纲目》
  • 10.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14世纪的西方产生薄伽丘的《十日谈》,16世纪中期的东方产生吴承恩的《西游记》,两部作品蕴含着共同的思想是(    )
    A . 追求个性突破传统 B . 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C . 反对神权追求自由 D . 讴歌人性强调平等
  • 11.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


    论点

    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对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教育

    A .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 .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C . 甲的论点错误 D . 乙的论点错误
  • 12.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作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  )
    A .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B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C . 宗教改革王权至上的思想 D .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 13.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它击碎了一个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它用知识的力量反抗了迷信,但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这段话最适合评价(    )
    A . 智者学派 B . 文艺复兴 C . 宗教改革 D . 启蒙运动
  • 14.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心情去看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 . 浪漫主义者 B . 现实主义者 C . 印象主义者 D . 现代主义者
  • 15.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百科全书是指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但在实际使用中,被赋予了形容的意味或是某种称号的特征。下列的说法准确的有(    )

    ①《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②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唐璜》是讽刺近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④《人间喜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

    A . 《哈姆雷特》 B . 《人间喜剧》 C . 《巴黎圣母院》 D . 《老人与海》
  • 17.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评论( )

    A . 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 . 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C . 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 . 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 18.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

    A . 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 . 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 . 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 D . 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 19.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观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情况表, 由表中教席的增设可以得出(    )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腊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得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A . 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 . 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 C . 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D . 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 20.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

    A .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 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 . 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 .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 21.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 . 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 . 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 . 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 . 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 22.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甲午战争之后,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都偏重于西学或新学,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是当时许多新式学堂及学会所推崇的口号。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 B . 西学在中国传播迅速 C . 清末改革运动的推行 D . 守旧、顽固势力较为强大
  • 23.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 .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24.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新文化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 25. (2020高二上·蚌埠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 19 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3. (3) 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
  • 26.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 27. (2017高二上·高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胡绳指出,李鸿章把面对外国侵略者势力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说得如此地软弱无能,把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吹嘘得如此地不可抵御。他的这种害怕外国侵略者的心理,可以代表在慈祥太后统治时期的整个官僚集团中的主导思想。所谓“中兴”、“自强”,都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陈旭麓认为,鸿章是洋务运动——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后期那个特定时期的开拓性人物。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还是属于封建“体”里面的人,他本身并没有超过这个“体”,只是从封建的“体”里绽开一个缺口,这是评论李鸿章与近代化关系的一个基点,如果越出了这个基点,就同当时的历史不相符合。(陈旭麓《李鸿章: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学术界评价《走向共和》重要人物之李鸿章

    1. (1)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胡绳和陈旭麓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绳和陈旭麓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