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是A、B两个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是一质点从位移原点出发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斜面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而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用两只弹簧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静止.
①此时必须记录的是(用表示序号的字母代替).
A.橡皮条的原长
B.橡皮条的伸长长度
C.橡皮条固定端位置
D.O点的位置
E.橡皮条伸长的方向
F.两条细绳间的夹角
G.两条细绳的方向
H.两弹簧秤读数
②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图中是力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F和F′进行比较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填“偏大”或“偏小”).
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s=sDG﹣sAD=cm.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加速度a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重为50N的物体与竖直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0.4,若用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53°的推力F=50N托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要使物体能匀速下滑,推力F的大小应变为多大?(sin53°=0.8,cos53°=0.6)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均为m=1kg的物块A和B(均视为质点),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4和μ2=0.1,相距L=0.75m.现给物块A一初速度v0使之向物块B运动,与此同时给物块B一个F=3N水平向右的力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取g=10m/s2 .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