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变成国家“冗官”②加重财政负担③扼杀重学风气④提升官员素质
下图是20世纪初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
|
中国对美出口 |
中国对美进口 |
顺差 |
1994 |
387.87 |
92.82 |
295.05 |
1995 |
455.43 |
117.54 |
337.90 |
1996 |
515.13 |
119.93 |
395.20 |
1997 |
625.52 |
128.05 |
497.47 |
1998 |
711.56 |
142.58 |
568.98 |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礼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 《孔子哲学思微》
请回答:
材料一:中苏两国全权代表周恩来和维辛斯基互相校阅全权证书认为妥善后,同意下述各条: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现代修正主义的中心——苏修叛徒集团加速走向彻底破产,自以为不可一世的跳梁小丑赫鲁晓夫,曾几何时,变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渣滓。他的继承者勃列日涅夫之流,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重重危机。……所谓“勃列日涅夫主义”,归根结底,不过是垂死的新殖民主义的变种而已。
——《人民日报》《红旗日报》《解放军日报》1970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中苏两国领导人认为就中苏两国关系问题交换意见是有益的。双方一致认为,中苏两国高级会晤标志着中苏两国国家关系正常化。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89年5月《中苏联合公报》
请回答:
材料一: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 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冬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
材料二:3月12日星期日夜间,罗斯福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发表“炉边谈话”,在谈话中他用热情感人的声调向他们保证,现在把积蓄送回银行是安全的,估计至少有6000万人在收音机旁收听了他的谈话。效果果然不错,次日上午在12个设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城市,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表明公众情绪已发生急剧的转变。正如艾格尼丝·迈耶所指出的:“人民相信这个政府,恰如他们过去不相信它一样;这就是整个形势的奥妙之处。”……在罗斯福在任期间,这样的“谈话”不下35次。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汫》
请回答:
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
请回答: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看到的各种色光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变化的,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之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赵万伦《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贡献》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史更多的是先验主义的,而不是实证主义的,他表现出最大的毅力是在一个个概念上权威地发表他的声音,这种思想的总结显然没有针对性,主题的选择也没有实际意义。——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十讲》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 ——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像是我们的手、身体)。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 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王萧榕《亚里士多德与阿基米德的对比》
请回答:
材料一: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第一个对玛雅文字发生兴趣并进行研究的是16世纪的西班牙天主教教士朗达,他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玛雅字母表。20世纪初,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 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 的识读。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始终认为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诺罗索夫找到了破译玛雅文字 的正确轨道。70年代,学者们终于基本成功地破译了玛雅文字。——张禾《玛雅文字的破译:方法与历程》
材料二:中美洲神话源于自然和社会现象,反之也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其象征意义漫布于艺术、建筑和仪式结构之中。艺术和建筑具象表述神话故事,神话为解释世界而生,用于表述宇宙的原型,而宇宙的原型又源于对自然观察的抽象——中美洲人赖以理解其世界的分类方法全凭神话使人如耳闻目睹,转又造生出此世界观。——摘编自《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
请回答:
材料一:帝王陵墓的规划与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明十三陵的建筑之所以极富于整体性,并且主从分明,这是因为天寿山地域广阔,给了规划建造者极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充分利用地势,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天人合一”思想充分的赋予了陵园建筑,达到了中国古代陵园建筑群修建的最高峰。——摘编自蔡贞娣《试论明十三陵陵园建筑的创造性特点》
材料二:1955年10月15日,沈雁冰、郭沫若、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六人联名上书周恩来总理建议发掘长陵,经过反复勘察研究,先对定陵进行试掘。1956年5月,工作队进驻定陵,试掘工作开始。发掘工作历时两年多完成。定陵发掘的成功,不仅为人们研究明陵的玄宫制度提供了可靠根据,也为人们了解神宗帝后的棺内情况及殉葬品的种类,数量及工艺价值、历史研究价值提供了最宝贵的实物资料。——摘编自李德仲《明十三陡 沧桑回望》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