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三单元 /9 赤壁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9课《赤壁赋》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0-12 浏览次数:109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二、基础攻坚
  • 6. 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江河         绝:横渡 B . 梦亦同       趣:同“趋”,往,赴 C . 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D . 安所得酒乎? 顾:回头看
  • 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师道不复可知矣         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B . 穷山之高止             吾从师之 C . 其声呜呜               何为其也      D . 之文以志             不与培塿
  • 8.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 . 沛公安在? C . 是寡人之过也。                 D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9. (2021高一下·天水开学考) 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 . 渺渺兮予怀 B . 客有吹洞箫者 C . 句读之不知 D . 而今安在哉
  • 10.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 .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B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11. 下列各项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A . 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这两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呢? B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翻译: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向南飞呢? C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翻译: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D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翻译:房屋的后面是榆树和柳树,罗堂前面是桃树和李树。
  • 12. 下列各项与例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A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B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恐年岁不吾与             唯江上清风 B . 既遵道得路               羽化登仙 C . 覆杯水于坳堂之           月出于东山之
  • 14.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牧归荑,美且异。                 洵:的确,确实 B . 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趋:趋向,奔向 C . 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骤:屡次 D . 越陌度阡,用相存。                 枉:枉驾,屈就
  • 15. 下列句中划线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 今太子之,请辞决矣! B . 轲自知事不 C . 孤舟之嫠妇 D . 鱼虾而友麋鹿
  • 16. 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固一世之雄也 B . 师不必贤于弟子 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⑥思厥先祖父  ⑦行为偏僻性乖张

    A . ①②④⑥ B . ②③⑤⑦ C . ①④⑥⑦ D . ③④⑤⑦
三、阅读题
  • 1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

    1.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举酒属客              属:zhǔ,致意,引申为劝酒。     B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凌。 C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遗:遗留。 D . 桂棹兮兰桨            棹:船桨。
    2.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月出于东山之上 B . 凌万顷之茫然 C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 . 舞幽壑之潜蛟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为下文生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结尾部分总写江天一色,小船飘荡的景色。 B . 第二段紧承上文。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忧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 C . 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D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箫声的悲凉。作者借助于拟人、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
  • 19. 翻译:
    1. (1) 而今安在哉?
    2. (2)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四、课外拓展:
  • 2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生命中的土地

    黄安详 

      ①提及苏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在民族的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象竟是那么的遥远。 

      ②贬居黄州的次年(1081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劳作生活。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坡”便以其朴实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 

      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近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苏轼当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象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诗人正准备薅锄杂草。“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诗人正释耒长叹,由衷感慨耕作之不易。 

      ④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以填饱他“不合时宜”的肚皮),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东坡》一诗是这样写的:“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地,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⑤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清幽冷峻较之于豁达放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由要为苏轼赞叹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和更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毁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上消融殆尽。此时,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 

      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⑦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岳麓之于朱熹、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1. (1) 本文有许多精辟的语句,结合范例,请把你认为最精辟的语句摘录下来并进行赏析。

      ​例:摘录:第①段中说“它与我们浪漫的想象竟是那么的遥远”。 

      赏析:“东坡”的本来面目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与我们记忆深处想象的诗人“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东坡,这个在民族的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的浪漫形象”差距很大,所以说它“遥远”。 

    2. (2) 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第⑤段联想到《柳子厚墓志铭》有何作用? 

    3. (3) 你能从全文总结出“东坡”这生命中的土地对苏轼产生了哪些影响? 

    4. (4) 文中“生命中的土地”有哪些含义?文章最后作者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结合文章,你能列举出一位文化名人,并且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