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4: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

更新时间:2019-02-26 浏览次数:40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黄麻(植物体)的(   )
    A . 根的韧皮部 B . 茎的韧皮部 C . 叶片 D . 茎的形成层
  • 2. 中午时分,强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原因是(   )
    A . 温度过高,植物生命活动下降 B . 光过强,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C . 蒸腾作用强,导致气孔关闭 D . 呼吸作用过强,影响了光合作用
  • 3. 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 . 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 4. 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 .   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B . 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C . 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D . 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5. 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 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 .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C .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D . 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 6. (2019·浙江模拟)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③表示的是(   )

    A . 光合作用 B . 蒸腾作用 C . 呼吸作用 D . 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 7. (2023八下·上虞期末) 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8. 小梅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   )
    A . 导管的输导作用 B . 筛管的输导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呼吸作用
  • 9. 树洞画女孩王月绘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 . 全部韧皮部 B . 部分韧皮部 C . 全部木质部 D . 部分木质部
  • 10. (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 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 . 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 . 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 . 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 . 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 11. 杭州乔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产之一,若要使甘蔗丰收,则平时应该多施(   )
    A . 钾肥 B . 氮肥 C . 磷肥 D . 钙肥
  • 12. 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无机盐,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施肥情况

    含氮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66

    65.68

    56.25

    55.12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无机盐是(   )

    A . 含钾的无机盐 B . 含氮的无机盐 C . 含磷的无机盐 D . 无法确定
  • 13. 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2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 . 图1中萝卜会变软 B . 图2中萝卜洞里的水会变多 C . 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D . 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
二、填空题
  • 14. 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在傍晚时剪去部分枝叶,将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中并浇足水,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上述叙述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有利于水分吸收的措施是
  • 15. 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植物体茎的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叶合成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运输到其他器官.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对土壤进行中耕松土,其目的是有利于根的作用和作用.
  • 16. 如图所示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示例[4]髓):

    1. (1) 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2]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向内能产生新的[3]
    2. (2) 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3]做成的。
    3. (3) 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它的形成是由于[2]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变化的影响。
  • 17.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原因是环剥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2. (2) 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通过茎的向上运输。
  • 18. 下图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是,其功能是
    2. (2) ②是,其功能是
    3. (3)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填字母)。
      A . 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B . 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C . 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D . 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 19. 下表中数据是某种冬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氮、磷、钾等无机盐的需要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期

    磷肥(%)

    氮肥(%)

    钾肥(%)

    苗期→返青

    8

    13

    10

    返青→拔节

    23

    29

    32

    拔节→开花

    55

    43

    51

    开花→成熟

    19

    14

    7

    1. (1) 从横向来看,表中每一列的数值均有差异,说明
    2. (2) 从纵向来看,表中每一列的数值均有差异,说明
    3. (3) 小麦在开花到成熟季节,对上述三种无机盐中的肥的需求量最大,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0.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 (1) 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 (2) 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 (3) 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 21. (2020八下·长兴期中) 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的A、B两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 ③将A、B两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 (1) 写出实验步骤②
    2. (2) 将A、B两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3. (3) 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4. (4) 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 22.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 (1) 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2. (2) 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3. (3) 本实验证明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