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来安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19-07-04 浏览次数:2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 36.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请回答: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哪一次改革有关?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 37.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届,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请回答:

    1. (1) 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2. (2) 你认为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 (4) 汉武帝为解决上述问题颁布了什么法令?建议颁布这一法令的大臣是谁?
    5. (5) 汉武帝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 38.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1.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一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的哪一基本教育方法?
    3. (3) 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哪位统治者所采纳?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哪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