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

更新时间:2017-05-03 浏览次数:868 类型:中考模拟
一、<b>基础知识</b>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 (qí)    阔(chuò)   惴不安(zhuì)   其租入(dāng) B . (běn)   骂(màn)    坦荡如(dǐ)     彬有礼(bīn) C . 裂(jǔn)   丁(bāo)    怒不可(jíe)    心潮澎(bài) D . 赋(bǐn)   霹(lí)     苗助长(yàn)    打了腿(zhé)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温文而雅   前呼后拥   未雨稠缪 B . 无边无垠   患难与共   不可名状 C . 无可挑剔   战战兢兢   光彩熠熠 D . 地大物博   舍身求法   死心塌地
  • 3.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②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

    ③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

    ④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 . 清脆   赞赏   崇拜   打量 B . 清脆   称赞   推崇   打量 C . 清晰   称赞   崇拜   端详 D . 清晰   赞赏   推崇   端详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央视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B . 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C . 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D . 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 5. 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

    ②在《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

    ③“烟”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烟”字的连续两句:

    ④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

    ⑤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⑥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通过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用“。”的诗句表现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 6. 名著导读

    1. (1) “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上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离近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2. (2)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3. (3)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何尝不是?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巧乐章的音乐家又何尝不是?

  • 7. 语文综合性学习。
        奇妙的汉语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a.“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
    b.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c.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令人痴迷、神往。
二、<b>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②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③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⑤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⑥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 (1) 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2. (2) 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3. (3) 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②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星桥
        ①天星桥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②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出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弱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美感,你忍不住要叫,要喊。难怪国画中有一种表现法叫“”法。再说它的形,也实在不俗,它决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反而,它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在你头脑的储存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构图。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硬是挺立在那里,水从脚下绕,藤在身上爬。它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就是美。脚下的、头上的,还有那些在坡上、沟里随意抛掷的石头,都要美出个样儿;你可以伸手随意抚摸崖边一块突出的石,那就是一朵凝固的云。有时你走过一座小桥,这桥身是一块整石,但你怎么看也是一段枯了多年的树。有时路边或山根的石头连成灰蒙蒙一片,那就是一群抵角的山羊,前弓后绷,吹胡子瞪眼,跃然目前。
        ③天星桥景区的前半部是石在水中。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的影。有的山平光如洗,在水里是一面立着的镜子;有的中裂一缝,在水里就是一道飞来的剑影。而在这很多但并不太高的群峰之间则是365块踏石,游人踩着这些石头,鞋底贴着水面,在绿波上荡漾。当你看着水里的青山倒影时,也就惊奇地发现了自己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美。因为这石的数目暗合了一年的天数,所以在这里总会有一块正是你的生日,此园就名“数生园”。你站在生日石上可以体会一下降世以来这最美丽的一天。景区的中部是两座对峙的山峰,相距数十米之遥,他们各探出一只手臂呼唤对方。但就在相差一拳之远时,臂长莫及,徒唤奈何。这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上大下小,正好卡在其间,于是两手以石相连,成一座云中石桥,千年万年,苍松杂树扎根其上,枯藤野花牵挂其旁。石头能变到这等花样,也算是中外奇观。你站在桥景区的名字大概就是因它而取,就像我们一本散文集取名,就拣其中最得意的一篇。(有删改)
    1. (1) 天星桥的“石”美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 (2) 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 (3) 第二段“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一句中划线词“大约”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

    4. (4) 桥,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现实生活中有“梁样、浮桥、吊桥、立交桥”,人们还赋予“桥”更多含义并造出了不少新词,如“商桥、书桥、鹊桥、汉语桥”等。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汉语桥”进行解说,不少于20字。

三、<b>古诗文阅读</b>
  • 10. 阅读甲乙两段古文,回答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4)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秋水至      

      ②河伯始其面目      

      ③黄帝将大隗乎具茨之山      

      ④小童      

    2. (2)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谓失其本心  若知大隗所存乎 B . 顺流东行  向为身死不受 C . 河伯始旋面目  亦去害马者而已矣 D .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是焉
    3.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②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4. (4) 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 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1) 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 (2) 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四、<b>作文</b>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