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

更新时间:2019-03-07 浏览次数:7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 (1) 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 (2) 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 (3) 说明材料三“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 (4) 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 32. (2018七下·太平开学考) 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兰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 (1) 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2. (2) 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4.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给你哪些启示。
  • 33. (2018七上·江都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 (1) 据材料一,反映出哪一少数民族的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反映出哪一改革措施?在其改革的措施中,最能接受汉族文化的是哪一措施?
    3. (3) 据材料一、二,说说此次改革的影响。
  • 34. (2018七上·泗洪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

    1. (1) 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 (2) 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3. (3)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
    4. (4) 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
  • 35. (2018七上·新乡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我曾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但最终他还是落了个谋反的恶名被处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诏不得以鲜卑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 (1) 两则材料分别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两次改革?
    2. (2) 写出和材料二有关的改革的具体措施。
    3. (3) 请分析和材料二有关的这次的改革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