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
1 | 禁胡语、胡服 |
2 | 改鲜卑姓为汉姓 |
3 |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
①他上朝时必须穿宽大袖子的汉服
②在一切公私事务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
③与孝文帝一起翻阅品读汉族史书典籍
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世家大族之女为妻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②颁布均田令
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④颁布“推恩令” ⑤迁都洛阳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步六孤 | 陆 |
贺兰 | 贺 |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我曾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但最终他还是落了个谋反的恶名被处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诏不得以鲜卑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