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5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二下·成都月考)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 .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 . “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 .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 2.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

    A . 整顿吏治 B . 轻徭薄赋 C . 精简军队 D . 限制“恩荫”
  • 3. 11世纪中期进行的“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
    A . 整顿吏治 B . 限制特权 C . 发展生产 D . 加强军队
  • 4.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A . 辽、西夏经常进攻宋 B . 财政入不敷出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宋太祖过分集权
  • 5. 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
    A . 加强军事 B . 丈量土地 C . 整顿吏治 D . 奖励垦荒
  • 6. (2019高二下·辽源月考) 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A . 加强军队建设 B . 重视精兵简政 C .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 . 大力发展经济
  • 7. (2019高二下·辽源月考)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                           

    A . 增加赋税 B . 澄清吏治 C . 培养人才 D . 充实边防
  • 8. (2017高二下·会宁期中) 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 . 冗官 B . 冗兵 C . 积贫 D . 积弱
  • 9.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人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义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人兴十木之役。’丁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 .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 .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 .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 . 政府无偿救济,力求社会公平
  • 10. “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

    A . 兵不在多在勇 B .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 . 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 11. 北宋过分集权带来的恶果有 (    )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相推崇。“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

    A . 朝廷对文官的防范          B . 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C . 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        D . 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
  • 13.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

    A .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 .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属“恩荫”做官 C . 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      D .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 14.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根源包括(    )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      ②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痼疾

    ③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中原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④中原农民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
  • 15.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这首流行于北宋东京的歌谣反映了(    )

    A . 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B . “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 C . “庆历新政”推行期间,京城相当平静 D . “庆历新政”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 16.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其中心内容是(    )

    A . 整顿军队 B . 改革财政 C . 改革科举 D . 整顿吏治
  • 17. 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杯酒释兵权” B . “庆历新政” C .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D . 实行“恩荫”制度
  • 18. 下列不属于庆历新政的内容是(    )

    A .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 . 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 C .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D . 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 19. 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 ②财政危机的困扰 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④阶级矛盾的突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20. 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D . 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材料二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熙宁六年三月,置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熙宁八年六月,颁《诗》《书》《周礼》“三经义”于学官。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其具体解决措施。
    2. (2) 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士措施的看法。
    3. (3)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

    材料二: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1.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 (2) 材料二中三朝收支情况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改革的结果怎样?
  • 23.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所示,宋仁宗时期,军费开支占政府全年总支出多少个百分比?
    2. (2) 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所面临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 (3) 商鞅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分别采取什么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 24.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回答:

    1. (1) 当时社会危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2) 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三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扩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请回答:

    1. (1)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 (2) 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