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材料二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熙宁六年三月,置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熙宁八年六月,颁《诗》《书》《周礼》“三经义”于学官。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其具体解决措施。
    2. (2) 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士措施的看法。
    3. (3)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