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5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

更新时间:2019-03-12 浏览次数:59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上·官渡期中)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 .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
  • 2. (2018高三上·肥东月考)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0 0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19696 100%
    A . 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 . 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 .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
  • 3. (2018高三上·肥东月考) 下表反映出(  )

    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万两)

    项目

    度支部预算

    资政院复核

     

    项目

    度支部预算

    资政院复核

    田赋

    4810.13

    4966.99

     

    正杂各税

    2616.38

    2616.38

    盐茶课税

    4631.14

    4762.19

     

    捐榆各款

    565.23

    565.23

    关税

    4213.93

    4213.93

     

    杂收入

    3524.48

    3569.85

    厘捐

    4318.79

    4417.65

     

    公债

    356.00

    356.00

    官业

    4660.09

    4722.8

     

    总计岁入

    29696.27

    30191.03

    (注:数据来自《资政院会奏议决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请旨裁夺折》)

    A . 晚清政府财政状况尚有宽余 B . 耕读传家社会文化难以为继 C . 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 D . 资政院掌握最高财政  审核权
  • 4. (2019高三上·定远期中) 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此材料(  )
    A . 其中“设局铸造开花炮弹”指的是设上海轮船招商局 B . 表明洋务派认为创办机器工业是抵抗侵略的自强措施 C . 是甲午战败后“实业救国”思想在清政府内部的反应 D . 可论证洋务派希望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发展资本主义
  • 5. (2018高二上·天津期末)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 .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 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6. (2018高三上·东辽期中) 下图反映了1909年与1910年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我国上海丝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此变化说明(    )

    A . 国际市场决定着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 B . 意大利是我国生丝市场的主要出口国 C . 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D . 意大利取代了我国生丝生产大国的地位
  • 7. (2018高三上·佛山期中) 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 .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 .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 8.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梁启超认为假使曾国藩“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这是因为曾国藩(   )
    A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 . 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倡导君主立宪制 D . 倡导民主共和制
  • 9.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以及学会的创办人(   )
    A .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 .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 .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 .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 10. (2019高二上·惠东月考)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太平天国运动
  • 11. (2019高二上·惠东月考)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
    A .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 是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结果 C .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 12. (2018高三上·五华月考)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    )
    A . 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 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 . 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13. (2018高一上·肇庆月考) “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
    A .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 . 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 . 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
  • 14. (2018高一上·肇庆月考) 李鸿章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除挪用若干“官款”,又请准了专利10年的特权。按照这个特权,除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外,并可减免税厘,而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是为中国挽回利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这里的利权应该指列强在华办厂权 B . 体现了李鸿章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C . 清廷对技术专利权的保护非常严格 D . 上海机器织布局应是官商合办企业
  • 15. (2020高三上·赣县期中) 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见马建忠(    )

    A . 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 B . 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C . 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 D . 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
  • 16. (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 . 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 . 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 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 D . 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 17. (2023·长春三模)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 .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 18. (2024高三上·北京市期中)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 19.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未必是一场失败的运动,理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虽然失败了,但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也及格了,只不过从成绩上分析不如日本这个优等生成绩好而已”。此观点旨在强调洋务运动(    )

    A . 开近代中国改良主义之先河 B . “求强”未果,但“求富”已得 C .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D . 改变了民族自卑的大众心理
  • 20. (2018高三上·宾县月考) 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资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

    年份

    进口数量(担)

    进口价值(两)

    出口数量(担)

    出口价值(两)

    1876~1881(平均)

    154,148

    596,571

    1,007,572

    2,662,237

    1882~1891(平均)

    155,029

    748,712

    1,000,667

    2,617,646

    1892~1901(平均)

    1,706,981

    8,312,830

    722,566

    2,403,042

    1902~1911(平均)

    4,658,185

    22,538,554

    307,256

    1,200,921

    A . 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 B . 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 C . 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 . 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21. (2018高一下·中山期末) 据载,1845年“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该夷贩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一现象在当时导致中国农村出现的变化是(    )
    A . 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 B . 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C . 农业生产被列强控制 D . 机器生产不断推广
  • 22. (2018高一下·中山期末) 李鸿章曾谈到:“中国长江外海生意,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我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由此,他创办了(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轮船招商局 C . 福州船政局 D . 北洋水师
  • 23.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
    A .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 .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 .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 . 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 24. (2019高一下·随州期中)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鸦片战争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25. (2018高三上·广西月考) 下表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它反映了(    )

    年份

    出口各类货物的总值(千元)

    农产品出口值及其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出口值(千元)

    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1873

    108,449

    2,866

    2.6

    1893

    181,713

    28,423

    15.6

    1903

    333,961

    89,496

    26.8

    1910

    593,337

    231,957

    39.1

    1920

    843,860

    307,047

    36.4

    A . 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 B . 农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 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上升 D . 资本主义经济已渗入农村
  • 26.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1879年,清政府派遣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成效显著。此举(    )
    A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 . 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 D . 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 27.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A . 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企业发展 B .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 .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发展
  • 28. (2018高一下·新疆期末) (近代)中国在旧工业(乡村手工业)中失了位置的人,虽然跑到都市中去,但是都市中的新兴工业还在幼稚时期,不能收纳乡村中投往都市的人口,因此造成中国今日乡村与都市的普遍失业现象。材料揭示的实质问题是,近代中国(    )
    A . 城乡人口的流动 B . 新兴工业规模小 C .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 城市化进程停滞
  • 29. (2019高一下·凤阳期中)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无法得出的信息是(    )
    A . 小农经济得到巩固 B .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 . 列强入侵给中国农村带来新的变化 D . 列强的侵略推动了商业交通运输的发展
  • 30. (2018高一下·长安期末)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
    A . 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 B . 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 C . 与洋商交迎运输争利 D . 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全国Ⅱ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天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受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客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 32. (2018高三下·新津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大利之所在,即大害之所在,有目前以为甚便而后蒙其祸者,当时以为无伤而久承其弊者,如今西人之互市于中国是也。西人工于贸易,素称殷富。五口输纳之货,每岁所入不下数百万,江南军饷转输,藉以接济。此海禁大开,国用以裕,一利也。西人船坚炮利,制度精良,所造火轮舟车,便于行远,织器田具,事半功倍,说者最若能仿此所行,则富强可致,西情既悉,秘钥可探,亦一利也。西人学有实际,天文历算,愈出愈精,利氏几何之学,不足数也。且察地理,辨动植,治水利,讲医学,皆务析毫芒,穷其渊际。是以有识之士乐与之游,或则尊之曰西儒,中国英俊士子,诚能屏弃帖括,从事于此,未必无实用可裨,则又一利也。然识音以为中外异治,民俗异宜,强弱异势,刚柔异性,溃夷夏之大防,为民心之蠢贼,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材料二:今君青先生开府吴中,其算学为海内宗师,可于各县书院中别设历算一科,悉心指授,则西学不难大明……此亦千载一时不少失之机也。

    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盘石焉。愚见以为官办不如商办,商办费用浩繁,工役众伙,顾避忌讳甚多,势不能尽展其所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海林《王韬评传》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
    2. (2) 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其思想变化的原因何在?
  • 33. (2018高三下·海安开学考)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采用“官商合办”形式,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4艘,2319吨;到1883年,已有轮船26艘,33370吨。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1878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该矿设备完善,雇佣工人达3500-4500人。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如铜矿、铅矿、金矿之开采。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因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优质钢材,于是1889年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1880年开办。

    ——摘编自胡显中《上海轮船招商局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明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和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
    2.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核心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 34.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材料二:“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材料三:“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目的,概括作为“内学”的“中学”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
    2. (2) 材料二从哪一视角否定“中体西用”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三中陈旭麓的观点启示我们学习西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35. (2018高二上·中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Chinoiserie)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欧洲人如醉如痴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那时,中国的商品、书法、绘画争着买;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丝绸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男女老少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皮影;国王的王后养金鱼,大臣的夫人乘轿子;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做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及莱布尼茨《中国近事》

    材料二:法国的皮埃尔·索拉内特于1783年发表的《1774—1781年东印度和中国之行》说孔子思想也不过是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梦幻、格言警句和古老的童话与一点点哲理糅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某学者有如下论述:1789年以后中国的威望黯然失色,除去欧洲新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思想在政治上变得无用这一事实之外,还找不到其他解释。其中之一是19世纪中国已不是18世纪的中国了……。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康乾盛世的历史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欧洲兴起“中国风”的原因并概括其表现。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并谈谈你对此变化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