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法律秩序定义为:当人类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法律与社会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互动,产生的社会主体间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社会,国家的政权统治在最基层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也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以伦理道德为主的民间调解),即二元性法秩序。
近代晚清以来,伴随着西方法律移植,中国传统的法秩序开始接受现代化的改造,但是制度的先行和观念的滞后,中国的法秩序依然呈现二元性。
在现实中,不论是中国的古代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并没有因为民间法和国家法性质的不同而造成法律秩序的内在紧张……调解作为由第三方主持下的双方合意达成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法律秩序的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因此,从理论上讲,调解更能体现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的组合,大小传统的沟通与弥合。
——摘编自王彬、褚晓琳《乡土社会秩序形态与调解史迁》
材料二:18世纪初,治安法官成为英国地方名副其实的“统治者”。治安法官的权力涵盖治安、行政、司法多方面。18世纪中后期起,在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改革运动兴起,由于治安法官贵族“家长式”的统治方式,如行使权力的专断与任意,利用治安权力对激进改革派与工人运动的镇压,对地方的管理松弛、落后,等等。这些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文化与需求。
19世纪,治安法官逐渐走向衰落与转型,英国通过地方政府改革,逐渐剥夺治安法官的行政权、治安权,通过司法改革使其最终蜕变成为纯粹的司法官员,负责简单的刑事案件。
——摘编自顾荣新《12—19世纪英国治安法官的起源与流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李玉用下图去阐释晚清革命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图的晚清革命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行说明。(要求:可以就其中一个阶段予以说明,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一: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顿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第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材料一: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调查户口章程》,开始全国范国的户口调查,这次户口调查基本具备了近代人口普查的几点主要特征:
①官方性——由政府发布命令统一组织进行
②全国性——包括全国所有国民
③退人进行——按人个别进行填报
④同时进行——以一个特定时间为标准进行调查
⑤系统处理—一将调查资料编成统一的表格
——摘编自侯杨方《宣统年间的人口调查》
材料二:(清末)哪里搞人口普查,哪里就进入紧急状态,百姓认为调查户口是官府灭门毒计,鸣锣聚众,在村旁挖一大洞将调查员活埋……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1953年普查时,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到人口调查登记站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
——摘编自《法制网》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下图是美国画家诺尔曼·罗克威尔1942年创作的作品《四大自由》,其内容反映了罗斯福总统就1941年提出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该画的出版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财政部在16个城市举行画作的巡回展,以推销美国的战争公债。宣传画发行了四百多万份,募集到一亿三千九百多万美元。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为感召,重建战后的世界。直至今天它们仍然,也应该继续影响世界和平与自由的进程。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海瑞(1514—1587年)生活在明朝中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此数十年间,江南社会风气已开始大变,安静淳朴的农业社会,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景象,一些缙绅士大夫集官僚、商人、地主于一身,一时豪奸巨猾,诈伪纷争,兼并流行,奢靡成风。海瑞以右全都御史以右金都御史巡抚应天(南京)十府期间,针对吏治腐败颁布了《督抚条约》等,其内容有:禁迎送、请托、请客送礼,禁苛派银粮包揽侵欺、假公济私、苛派差役,禁官吏敷衍塞责、私役民壮、滥取民财民物、差遣人役骚扰乡里,禁官吏奸利侵吞、贿赂书吏,正军法、革募兵、定抚按出使车马,等等。严令各府、州、县大小官吏“一体遵奉施行,俱毋违错”。
海瑞居官则能严于律己,恪守朝廷法令与封建道德规范,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积极革弊兴利;生活俭朴,不爱钱财。他的言行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人称“海青天”,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