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调研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5-22 浏览次数:2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形成了两颗小彗星________,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地________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地________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________,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 (1)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 . 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 . 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 . 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B . 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C . 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 D . 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分道扬镳    殚精竭虑    苦心经营    络绎不绝 B . 一分为二    精益求精    煞费苦心    川流不息 C . 一分为二    殚精竭虑    苦心经营    川流不息 D . 分道扬镳    精益求精    煞费苦心    络绎不绝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19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 . 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 . 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 . “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 B . 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 C . 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D . 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 . 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 . 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 . 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 3. (2019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林掌柜

    贾大山

        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

        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

        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

        “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

        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

        “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

        “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

        “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

        “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

        “放着。”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

        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父亲说:“你也没睡?”

        “睡了,又起来了。”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

        “没有。”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

        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

        “最近,谁来打过酒?”

        “昨天,前天……杨跛子!”

        “披一件破大袄?”

        “披一件破大袄!”

        “要赊账?”

        “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

        “酒呢?”

        “我又倒回去了!”

        “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

        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

        “洒了!”

        “洒了?”

        “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

        “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

        “人也有字号!”

        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

        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 . “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 C . 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 . 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2. (2) “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 4. (2019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一二三四”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800万,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从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对标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世界级湾区规模。据2017年统计数据,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以201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旧金山湾区,逼近纽约湾区;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26倍,东京湾区的2.19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来了!》,《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15期)

    材料二:2000-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及同比增速

    【注】GDP同比增速:第n年的GDP绝对额与第n-1年的GDP绝对额相比的增长幅度(%)。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演进发展、国际镜鉴与战略思考》,《改革与战略》2018年第3期)

    材料三:

        湾区对科技创新资源具有集聚效应,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高能创新要素集聚和发达,科技、金融与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完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达。粤港澳大湾区既背靠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产业体系,又有全球前沿的高科技产业与人才汇聚,已经成为连接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平台。结合科技变革趋势,构建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空间,实现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需求。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200所普通高校和200万在校大学生。其中,香港和广州拥有8个国家级高新园区、16个“863”基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与空间载体。截至2015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万家,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总量为155074件。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培育了一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在全球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岭南学刊》2018年第4期)

    材料四:

        广州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在整个大湾区中,南沙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广州要集中力量建设南沙自贸区,让自贸区真正成为对外贸易、吸引投资以及企业走出去的门户枢纽。广州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要以广府文化为粤港澳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让广州的“软实力”在湾区的整合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广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2016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0多家,总数达到47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2万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近190家,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6个、投资272亿元。广州GDP总量大,但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活力相对弱一些。特别是金融产业目前比较薄弱,如果能够探讨出新的模式,会给大湾区注入新的动力。

    (摘编自《大湾区龙头城市之广州——发挥“9+2”排头兵作用》,《小康》2017年17期)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2000年的两万多亿到2016年的九万亿左右,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十七年间增长了三倍多,尽管前几年增长幅度不大,但总体上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 B . 就GDP同比增速来说,2001-2004年呈增长态势,2004-2007年基本保持稳定,2007-2012年波动较大,2012-2016年间则略有波动,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C . 2007年的GDP同比增速约为17%,之后快速降低,到2009年跌至谷底,这表明2008年和2009年经济走势下滑,2010年则快速反弹,同比增速为历年最快。 D .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大湾区经济当前颇具实力,但从同比增速已放缓的趋势来看,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发展须注入新动能。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粤港澳大湾区以“9+2”城市群的规划发展和“一二三四”格局为显著的特点,是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B .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多个创新平台和载体,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科技企业,这都有利于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C . 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超过原有总量,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企业活力极大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 . 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创新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都具有规模效应与集聚优势,将成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并释放巨大能量。
    3.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具备了哪些基础?广州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19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 .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 .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 .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 . 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 C . 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 D . 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父建功。 B . 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 C . 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 . 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②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

四、诗歌鉴赏
  • 6. (2019高三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 . 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 . 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 . 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2. (2) 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五、情景默写
  • 7. (2019高二下·惠东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 (2) 杜甫《登高》中的“”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3. (3)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七、材料作文
  • 10. (2021高二上·汉源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