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词及次数 |
整地类农具词 | 耜(4次)钱(1次)镈(2次) |
收割类农具词 | 铚(1次)艾(1次) |
仓储类农具词 | 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 |
(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910944 | 100 | 5299517 | 100 |
1914 | 105207580 | 108.5 | 4951471 | 93.4 |
1917 | 51989185 | 53.6 | 2309160 | 43.6 |
1918 | 4980293 | 51.5 | 1568853 | 29.6 |
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世俗界包括国王都无权过问。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成为更完善的人,教育日益走向民众。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1833年议会通过教育补助金方案,1839年国家设“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65年改组为“教育局”。1870年实施初等教育法,19世纪末英国官办学校达到2500个,基本上实现了小学普及教育和扫除了文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登国元年(386),在鲜卑贵族的拥戴下,拓跋珐复建代国,建年号登国,天兴元年(398)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初期的国家组织是一种鲜卑与华夏的混合体。针对魏晋以来九品官人法中“以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品等级”的官品制度,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495)太和二十三年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这使官品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间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陈长琦《官品的起源》
材料: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0月2日德军展开“台风行动”,以求在冬季来临前完成攻占莫斯科的目标,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紧急形势下,莫斯科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12万人组成民兵和巷战小组,约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为强化红军抵抗的决心和提高人民的士气,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阅兵仪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由于苏联军民的奋勇抗击,加上德军原来以为在冬季来临前就可以打败苏联,没有御寒装备,当严寒到来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苏军抓住战机大举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新疆阿古柏叛乱时,胡雪岩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清廷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及二品红色顶戴,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被奉为店训。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摘编自《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