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5-15 浏览次数:29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广东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没有相应的文物收藏知识和文化修养储备之前,不要贸然从事艺术品或古董的收藏。 B . 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攀比炫富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的。 C . 反腐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曲突徙薪,让想腐败者不能腐败。 D .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来这里度假真是相得益彰
  • 2. (2019·广东模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在“尤其是读经典名著”后加“的习惯”) B . 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把“创立”改为“发现”。) C . 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把“能否”改为“能够”。) D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将“宣讲”和“落实”对调。)
二、句子默写
  • 3. (2019九上·澄海期末)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2.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4. (4) ,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5. (5) 把李商隐的《无题》补充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字词书写
  • 4. (2019九上·澄海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便是敬。

    ②一个衣服lán  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③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zhì  zhī  bù  lǐ,只是不停地撑着船。

    ④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zì  bào  zì  qì呀!

四、语言表达
  • 5. (2019九上·澄海期末) 请阅读下面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功能。(不超过40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五、文言文阅读
  • 6. (2019九上·澄海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不礼义而受之

      ③是亦不可以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 . 选文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身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 . 面对生死抉择,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 7. (2019九上·澄海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刍甿乘马

        刍甿之市,见市子之骑而都也,慕之。顾无所得马,归而惋形于色。一夕乃梦骑乐甚寤而与其友言之。其友怜而与俱适市,僦马与之,骑以如陌。马见青而风 , 嘶而驰,駜然而骧 , 蹩然而若凫。刍甿抱鞍而号,旋于马腹之下,马跃而过之,头入于泥尺有咫。其友驰救之免。归乃谓其子曰:“知命者有大戒,惟慎无乘马而已!”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都:美盛;漂亮。②僦:租赁。③风:放逸, 走失。④駜:马肥壮力强貌。⑤骧:马首昂举。⑥蹩:躲躲闪闪地走动。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刍甿市/居庙堂 B . 友怜而与俱适市/安陵君许寡人 C . 而惋形于色/云而岩穴暝 D . 而若凫/烨若神人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一 夕 乃 梦 骑 乐 甚 寤 而 与 其 友 言 之。

    3. (3) 选文中刍甿的愚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 8. (2019九上·澄海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疑与学问》选段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①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②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③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1) 对选段要证明的论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B .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 .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D .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2. (2) 下列对选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句中四个“常常”引领的短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 B . 第①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也可以改成句号。 C . 第②③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选段论点。 D . 第③句从“学术”说到“文化”,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两者不能互换位置。
    3. (3) 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怀疑精神吗?请联系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 9. (2019九上·澄海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杂文报》2013年3月29日,稍有改动)

    1. (1) 第⑤段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
    2. (2) 作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3. (3) 联系上下文,从要求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 (4) 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 10. (2019九上·澄海期末)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掸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疏软了,动掸不得。

    (选自《水浒传》)

    1. (1) 选文写的是景阳冈武松打虎,发生在这之后的关于武松的故事还有不少,请写出三个。
    2. (2) 请赏析文段中画线句子。
    3. (3)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的?
七、命题作文
  • 11. (2019九上·澄海期末)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有人虚度光阴,有人惜时好学;有人驻足等待,有人昂扬前行;有人漠视逃避,有人勇敢担当,……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每个人对青春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请不要套用、抄袭本卷阅读部分的材料;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