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初中历史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18 浏览次数:40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19·滨州模拟) 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
    A . 增强国力 B . 发展经济 C . 勤政爱民 D . 重视军事
  • 2. (2019·滨州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占有大量私田并出租,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封建地主最迫切、最体现时代特征的愿望是(   )

    A . 废除分封制 B . 承认土地私有 C . 奖励农耕 D . 实行法治
  • 3. (2019·滨州模拟)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

    西汉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北宋宋真宗:至圣文宣王

    明朝明世宗:至圣先师

    清朝清世宗: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A . 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B .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 . 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D . 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 4. (2019·滨州模拟)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B .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C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D . 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 5. (2019·滨州模拟) 下图柱状图为东晋至北宋时期进入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 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科举制度的推行 D . 教育事业的进步
  • 6. (2019·滨州模拟)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A .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 “士农工商”中商人的地位最高 D . 出现纸币交子
  • 7. (2019·滨州模拟) 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并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 . 岳飞 B . 辛弃疾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 8. (2019·滨州模拟)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下表所示材料。据此判断这是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

    设立西域都护

    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设置伊犁将军

    A . 新疆 B . 西藏 C . 东北 D . 台湾
  • 9. (2019·滨州模拟) 下列哪部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    )
    A . 《红楼梦》 B . 《水浒传》 C . 《三国演义》 D . 《西游记》
  • 10. (2019·滨州模拟) 《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台湾地区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下图书影),该书对当年的台湾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如同孤儿一般的身份认同,其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内容叙述了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使台湾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抗日战争
  • 11. (2019·滨州模拟)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图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争取民族独立 B . 建立近代化工业 C . 追求民主自由 D . 探索近代化道路
  • 12. (2019·滨州模拟) 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探索这一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
    A . 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C .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13. (2019·滨州模拟)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国共两党合作共赢 D . 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 14. (2019·滨州模拟) 下图所示的纪念碑(部分)警示和教育后人不能忘记的是(    )

    A . 卢沟桥事变 B . 南京大屠杀 C . 血战台儿庄 D . 百团大战
  • 15. (2019·滨州模拟)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 .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 16. (2019·沾化模拟)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7. (2019·滨州模拟)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 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B .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 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 18. (2019·滨州) 与下面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一国两制”构想
  • 19. (2023九上·榆树月考) 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通过将贝壳或石子投于壶中的方式,来对城邦事务进行表决。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
    A . 法制严明 B . 政治民主 C . 经济发达 D . 文化繁荣
  • 20. (2019·滨州模拟)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人们之所以认为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它(    )
    A . 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 . 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 .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 影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 21. (2019·滨州模拟) 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某历史事件:“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这位史学家评价的是(    )
    A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C . 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22. (2023九上·陆河期中) 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 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 . 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 .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 . 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 23. (2019·滨州模拟)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他”是(    )
    A . 牛顿 B . 拿破仑 C . 达尔文 D . 马克思
  • 24. (2019·滨州模拟)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奥匈外长叫嚣:‘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凡尔登战役 C . 来克星顿的枪声 D . 克里米亚战争
  • 25. (2019·滨州模拟) 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共同问题,下图漫画反映了(    )

    A . 贫富差距拉大 B . 核战争的威胁 C . 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D . 生态环境恶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 26. (2019·滨州模拟) “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各美其美】

    材料一: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古代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互联互通】

    材料二: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长安城商贾云集,学子荟萃,到处可见歌舞、盛宴,气势非凡宏大……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丝路杂音】

    材料三: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美与共】

    材料四: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

    1. (1) 请将下列文化成就与所属地区文明对应连线,并回答这一“主轴”展开于中国哪一朝代?

      ①造纸术的发明            A.恒河文明

      ②佛教的创立              B.黄河文明

      ③帕特农神庙              C.两河文明

      ④《汉谟拉比法典》        D.希腊文明

      朝代:

    2. (2) 据材料二文字与图片内容,概括盛唐文化的显著特征。历代以来,中华民族秉承“以和为贵,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试举两例说明。

    3. (3) 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都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是如何“被迫敞开国门”而沦为半殖民地的?日本又是怎样摆脱这种民族危机,进而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的?
    4. (4) 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这句话的?“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表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有何变化?
  • 27. (2019·滨州模拟) 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杂志封面资料。
    1. (1) 【辉煌荣耀】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哪一年。“他们进入了北平”预示着什么?

    2. (2) 【红色基调】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这期封面的特点说明中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文中“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产生了什么世界影响?

    3. (3)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下图)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 (4) 【外交转机】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此前,中国已经取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是什么?

    5. (5) 【溘然长逝】 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1976年的这期封面与毛泽东的逝世相关。请用一句话评价毛泽东。之后毛泽东的继承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

  • 28. (2019·滨州模拟)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许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材料二: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美国1940—1948年军费预算支出表(下面表格)

    年度

    预算支出(亿美元)

    占GDP的比重(%)

    1940

    16.6

    1.7

    1941

    64.35

    5.6

    1942

    256.58

    17.8

    1943

    666.99

    37

    1944

    791.43

    37.8

    1945

    829.65

    37.5

    1946

    426.81

    19.2

    1947

    128.08

    5.5

    1948

    91.05

    3.5

    材料四: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及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军费占GDP的比重前期保持在7—10%之间,后期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力不从心,实行战略收缩,撤军越南后,军费占GDP的比重降至5%左右。

    材料五: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上台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以逼迫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来拖垮苏联的经济,因而,开始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从1979—1983年间,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军费增长,直到1989年,始终保持军费正增长态势。……而苏联为了保持甚至超过美国军费总额,其军费占GDP的比重不得不长年保持在15—23%左右,以致经济不堪重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苏联经济终于被拖垮,导致苏联也最终解体。

    1. (1) 美国是如何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美国“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的主要技术原因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参与和主导下,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2. (2)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材料二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美国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军费的走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60-70年代后期,美国军费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