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9-08-06 浏览次数:2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8八下·宁波期中) 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uò)    (juè)强      胆(qiè)     不修边(fú) B . (yì)      (chán)峻     残(yuán)    (qiáng)词夺理 C . (yè)      寒(jīn)      (jīng)纶    (qì)而不舍 D . (qián)诚    (yì)日       (shù)缚     接(zhǒng)而至
二、句子默写
  • 2. (2018八下·宁波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是故,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2.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4) 李白在《送友人》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发游子行踪不定与友人难舍难分的两句诗是:
    5. (5) 请写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他想要温暖天下寒士、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两句诗:
    6. (6) 式微式微,胡不归?,故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18八下·宁波期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怪者也

    而飞

    ③请其本

    ④选贤

  • 4. (2018八下·宁波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虽有马/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 . 食不饱,力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C . 策之不以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D . 鸣之而不能其意/中外直,不蔓不枝
    2. (2)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殆 开 之 不 广 取 之 不 明 劝 之 不 笃。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4. (4)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文中末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5)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乙】文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四、名著阅读
  • 5. (2018八下·宁波期中) 名著阅读。
    1. (1)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本文的作者是(填人名),文中“他”决定做的“别的事”是指

    2. (2) 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祥子(《骆驼祥子》)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综合性学习
  • 6. (2018八下·宁波期中) 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打算对部分同学进行一次家访,下面是她和学生的对话。请你根据对话内容,以小文的名义,把班主任交代的事情转告给她父母。(只写正文,不超过50个字)

    班主任:小文,请等一下!

    小文:老师,有什么事吗?

    班主任:明天是周末,我想到你家里去一趟,与你父母交流一下,了解一些情况,不知你爸爸妈妈是否有空?

    小文:老师,我爸妈双休日一般都在家。

    班主任:好的,那请你转告你妈妈,我明天到你家去,请她在家等我。

    小文:老师,您大概什么时候去我家?

    班主任:上午八点左右吧!趁着周末,我得尽量多跑些同学家。

    小文:知道了,我马上回去转告。

六、现代文阅读
  • 7. (2018八下·宁波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⑥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⑦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⑧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1. (1) 为什么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2. (2) 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 (3)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①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②水浪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4. (4) 请赏析文末画线句,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 8. (2018八下·宁波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1. (1) 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 信口开河 B . 愿陛下亲之信之 C . 通风报信 D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 (2) 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
    4. (4) 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七、诗歌鉴赏
  • 9. (2018八下·宁波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 (1)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作答。
    2. (2) 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八、材料作文
  • 10. (2018八下·宁波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四川成都一所高校的学生微博爆料称,在学校保卫处认领自己丢失的苹果手机,却被要求缴费10元才能领走。这条微博在四川高校的同学圈里,迅速引起关注。该校多名学生向媒体表示,曾经被要求缴纳过保卫处设立的“失物招领费”,一般都是10元,最少也要5元。校方对此解释称,校方设立所谓的“失物招领费”,目的是为了鼓励校园内拾金不昧的良好风气,目前收到不错的效果。这一做法引发了争议。(4月6日,央广网)

    以上材料引发你的哪些感受、思考或评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