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万宝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19-04-29 浏览次数:2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b>
  • 1. 在众多的科学巨匠中,开创了以实验和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先驱”的科学家是(   )
    A . 伽利略 B . 哥白尼 C . 牛顿 D . 爱因斯坦
  • 2.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B . 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C . 教室的课桌高度约为1.5m D . 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0.5kg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 . 速度大的物体一定运动的快 C . 用多次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 . 用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
  • 4. 所谓“转换法”,是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转换法”的是(   )
    A .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 B . 研究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关系时要保持与声源的距离不变 C . 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差异可用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进行比较 D . 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 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声波向四周传播 B .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 . 声波能传递信息 D .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 6.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a)中,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 图(c)中,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情景,她面前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 D . 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所以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7. 小丽和小刚用相同的相机对远处的同一景物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甲和乙所示,则(   )

    A . 小丽离被拍景物距离远 B . 小刚和小丽离被拍景物距离一样远 C . 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 D . 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 8. (2018·泸州) 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9. 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而是在0.2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l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A . 15.2g B . 14.8g C . 15g D . 无法判断
  • 10. (2018八上·丰台期中)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 . 将一杯水倒掉一半,水的密度变为原先的一半 C .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不一定大 D . 由密度公式ρ= m /V 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 11.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110毫米=110毫米×(1/1000)=0.11米=1.1×10﹣1 B . 360千米=360×1000=360 000米=3.6×105 C . 72千米/时=72千米/时×(1/3.6)米/秒=20米/秒 D . 10米/秒=10×3.6千米/时=36千米/时
  • 12. 以下是则新闻报道:“今天零时,汽油价格每吨提高200元,换算到零售价格汽油每升提高了0.15元。”据此估测汽油的密度约为(不考虑生产运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 . 0.80×103kg/m3 B . 0.85×103kg/m3 C . 0.90×103kg/m3 D . 0.75×103kg/m3
  • 13. 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 ,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这种混合液密度、按要求配制后剩下那部分液体的质量分别是(   )
    A . 混合液密度 、剩下液体质量 B . 混合液密度 、剩下液体质量 C . 混合液密度 、剩下液体质量 D . 混合液密度 、剩下液体质量
  • 14. 如图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B . 三种物质中,c物质的密度最小 C . b物质可能是水,三种物质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D . 2cm3 a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与10cm3 b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质量相等
  •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 . 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 . 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 . 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 16. 小莉要自制两个弹簧测力计,她选择了甲、乙两根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A弹簧 B . 若要制作精确度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B弹簧 C . 若甲弹簧受到2N的拉力,弹簧伸长3cm D . 若乙弹簧受到2N的拉力,弹簧伸长1cm
  • 17. 图中有关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在固定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物块对斜面的力 B . 图中冲上光滑固定斜面的物体受到的力 C . 图中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的同学受到的力 D . 图中随小车一起向右水平匀速运动的木块受到的力
  • 18.

    从下列图中得到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 图乙告诉我们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C . 图丙表示做匀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 图丁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19. (2017·谷城模拟) 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

    A . 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 . 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C . 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 . 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 20.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当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B . 当用F=2.1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1N C . 若用F=2.6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6N D . 当以更快的速度拉动木块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都将大于2.0N
二、<b>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b>
  • 21. 如图是小明同学玩滑板车的情景,小明蹬地使滑板车开始运动后双脚离地直至滑板车停止。这一过程中小明(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行时小明发现路旁边的树木在往后退,这是因为他以作为参照物。双脚离地后小明站立在滑板车上滑行的一段过程中,5s内小明滑行了15m,则相对于滑板车,小明滑行的速度是m/s

  • 22. 甲、乙、丙三个发声体发声波形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的不同,甲和丙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23. 商店里的台秤是用来称物体的工具,实验室中的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液体的工具。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若把甲物体截去 ,乙物体截去 ,则剩余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24.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在空中飞向球门,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在空中受(选填“一”或“两”)个力作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立定跳远时,如果起跳板上有沙粒,起跳时就会感觉很滑,影响跳远成绩,这是因为起跳板上的沙粒把滑动变为,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 25. 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物体速度ν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第1秒时,物体处于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推力摩擦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

三、<b>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b>
四、<b>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b>
  • 28.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璃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能够确定A蜡烛像的
    2. (2)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 (3) 移去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的像是像。
  • 29.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2. (2)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3. (3)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在一个烧杯加水至某刻度线处,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酱油至处,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

  • 30. 在学习摩擦力时,小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他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⑴如图甲,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的滑动摩擦力

    ⑵如图乙,在木块上加一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⑶如图丙,在木板上铺上毛巾,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粗糙程度,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

    木板面

    4N

    0.6N

    2

    木板面

    6N

    0.9N

    3

    巾面

    6N

    3.N

    ①在以上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第1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为N;若拉力增大到2N,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为N

    ②比较第2、3次实验得出结论:

    ③如图丁所示,小强还利用以上实验器材来研究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他水平拉动木板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向是

五、<b>计算题(共11分)</b>
  • 31. 狮子是兽中之王,其形象威雄壮,荡气凌然。古有雕刻石狮子摆放在宫廷建筑、园林名胜、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前,用以镇宅护卫。流传至今,有些企业、政府、银行以及豪富家宅的门口,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现知某单位门口摆放的一座石狮子质量为1.5t,为了知道它的体积,取一小块质量为10g,体积为4cm3的同种石料,g取10N/kg。求
    1. (1) 石狮子受到的重力
    2. (2) 石料的密度
    3. (3) 石狮子的体积
  • 32. 一列长为l=1500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运动中所受阻力为f=4×105N.在要通过某长度为L=600m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t1=4s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v1=340m/s,求:
    1. (1) 列车机车提供的牵引力F;
    2. (2) 列车的行驶速度v2
    3. (3) 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