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模拟三)

更新时间:2017-05-11 浏览次数:16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 )

    A . 发(ménq)    水(jí)    厚(hān)    衣衫褴(1ǚ) B . 差(cēn)    跌(dàng)    打(dǔn)    明善睐(móu) C . 贬(bāo)    杂(1ǒng)    丽(yǐ)    笔耕不(zhuì) D . (jìn)    桥(zhàn)    笑(shěn)    苦心孤(yì)
  • 2.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 ,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B . 《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 ,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 巧克力富含一种鲜为人知的化学物质可可碱,它是咖啡因的近亲。 D . 见到落水者在水里挣扎,他忘乎所以 , 连衣服都没有脱就跳下去救人。
  •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深圳市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 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 . 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D .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 4.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 ①⑤②③④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⑤③④②① D . ⑤④②③①
  • 5.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人们喜欢月亮”。 B . “只有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好。”这是个条件复句。 C . 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二、古诗文默写
  • 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巧笑东邻女伴,。(晏殊《破阵子》)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⑦“月”作为一种意象,在古代诗歌当中经常出现,但表达的感情各有不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杜牧《泊秦淮》中的“”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三、阅读理解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选自刘向《说苑》)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又何    ②牺牲玉帛

      ③必以    ④之属也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3. (3)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堑盟塞全堡望记录所有塑J翌堑竖。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l.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ll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1. (1) 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2. (2) 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3. (3) 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一句的语言特点。

    4. (4) 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黑匣子并不黑,发明黑匣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空难调查。 B . 座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C . 飞机失事30天后,黑匣子发出的信号会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D . 现在的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将来可以采用将飞机的及时状态通过卫星传递给地面接收站的方式,使人们在飞机失事后从接收站收到的资料中推断事发地点,使搜救行动更为有效。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陈晓辉

        ①那个微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准备着第二天的出差行李,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将一封普通的信件递到我手中,然后转身离去。

        ②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性弱视,只能艰难地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孩子虽小,但懂事,受了委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为她辅导功课。

        ③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句,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家长那期盼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头努力低着,一字一字在信件上写字的情景。心被濡湿,倏然难过起来,难以言表。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给他孩子复习功课,直到她重新上学为止。电话那头,是家长的万般恩谢。

        ④一个春意盎然的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两个马尾辫,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有些自卑。

        ⑤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如《大灰狼与小白兔》《国王与大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时光飞逝,一个小时似乎瞬间而过,离开前,我给她拟了一道测试题:让她从前面的几个故事里,随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简单地造个句子。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捂着自己的小手,似乎非常期待我的肯定。

        ⑥这一句话,确实是我所未想到的,把月亮比拟成孩子,可以。可是为什么会“撒谎”?句子应该还不完整啊。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沉默了会儿说:“再认真想想噢,老师下次上课来告诉你答案。”

        ⑦走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在离开的时候,我似乎见到了那浅淌在她眼角的泪。想到眼泪,我恍然大悟:对啊,她是个视弱的孩子,只能非常艰难地看见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圆或缺,她又怎能知晓?于她而言,她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状,有人说它像一艘弯弯的船,而有人却告诉她那是圆圆的满月。既然她从未看过月亮,而月亮却又无端变化,她便自然觉得它就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如此想着,我自责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让我这位老师告诉她在她心中困惑已久的确切答案,而我的回答,却如一阵冰冷的风,让她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阴霾寒冷的冬日。

        ⑧第二日在学校上课,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问学生们是否正确,几乎是一大半的学生都否定了这个句子。可当我将女孩的故事陈述给他们听时,那些幼小善良的心灵一下子便被感动填满,千般万般要求我带他们去见这位女孩子。

        ⑨当我们40多位学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现在女孩家里,并说着“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时,女孩愣住了,然后冲上来,抱住我,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最后学生们和她相拥在一起,强烈要求女孩跟他们一同到我们的学校上学读书,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女孩允诺了,那是她第一次,抬起头,正视我们。那浅浅的酒窝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自信之花。

        ⑩数日后,我收到了女孩家长的来信,信的结尾这样写着:“孩子从未见过月亮,也看不见,但是,老师您却在她心中勾勒出一轮美丽的月亮。相信,那皎洁的月光,会让她走出迷惘、困惑与自卑……”

        ⑪读完信,心中徜徉着一种温暖的幸福感。是啊,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

     (选自《教师博览》,略有改动)

    1. (1) 为什么在小女孩眼中,“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2. (2) 小女孩和“我”素不相识,却为什么那么渴望成为“我”的学生?

    3. (3) “我”第一次和女孩见面没有直接补习功课,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最后抽出故事中的一个词让学生造句。这种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4. (4) 小女孩在以前的学校被同学们嘲笑,以致退学,却被“我”的40多个学生热烈欢迎。试分析一下学生们持有不同态度的原因。

四、名著导读
  • 10. 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各题。

    五猖会(节选)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吧。”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 (1) 选文出自鲁迅先生哪一部散文集?请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2. (2) 选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写作题
  • 11.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命题作文。请以“留得往事成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书写要求:工整,美观,大方。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从8万英镑不断攀升十几万英镑。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写作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②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书写要求:工整,美观,大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