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江苏省高考语文压轴卷

更新时间:2018-03-29 浏览次数:2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           的价值基因。《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 第一次将“教育公平”           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 . 薪火相传  理论  铭刻 B . 薪火相传  理念  镌刻 C . 衣钵相传  理念  镌刻 D . 衣钵相传  理论  铭刻
  • 2. (2017·南通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B . 回归祖国后,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C . 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D . 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 3. (2017·南通模拟) 宋代诗人曾巩有诗《正月六日雪霁》:“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但须期约看花人。”下面句子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 . 明日杏园应烂漫 B . 家家买酒清明到 C . 送春无限情惆怅 D . 莺飞草长树树红
  • 4. (2017·南通模拟) 下列对联所写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膝花歌渭水    椿树笑蟠桃

    ②水如碧玉山如黛     凤有高梧鹤有松

    ③于归好咏宜家句     送往高歌必戒章

    ④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   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A . ①贺新居   ②贺寿    ③贺新婚   ④贺升学 B . ①贺寿     ②贺新居  ③贺新婚   ④贺升学 C . ①贺寿     ②贺新居  ③贺升学   ④贺新婚 D . ①贺新居   ②贺寿    ③贺升学   ④贺新婚
  • 5. (2017·南通模拟)

    以“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竹文化节在江西宜春举办,右面是这次文化节节徽的主体部分,整个构图的色彩全为绿色。对其构图特征及文化内涵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案由两片饱满的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文化节的特色内涵 B . “竹”像两个“个”字,寓意为创办文化节“个个动手,人人有责” C . 图案外形由变形的数字“6”构成,代表了今年的竹文化节是第六届 D . 图案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和文化精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 6. (2017·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问。

    《郁离子》序

    徐一夔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而南北骚绎:连续不绝 B . 孙、吴之阴谋阴谋:暗中策划 C . 为之序俾:使 D . 因不而序之让:推让,推辞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出是书以见教 B . 而不失乎正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 C . 俾为之序皆以公不大用为憾 D . 其说诡于圣人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

      ②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4. (4)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扬了《郁离子》?请简要概括。

三、古诗鉴赏
  • 7. (2017·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呈孔毅父

    黄庭坚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注】①管城子:即毛笔。孔方兄:即钱。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故有此称。②校书:即校书郎,旧章校勘书籍。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

    1. (1) 全诗以“戏”为脉络,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戏说的。

    2. (2)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 8. (2017·江苏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此中有真意,。(陶潜《饮酒》)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⑥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⑦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

    ,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五、现代文阅读
  • 9. (2017·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问。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

         “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

         “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

        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

         “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

        这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

         “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

         “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完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

         “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

        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

    1. (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内容。

    2. (2)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

      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3. (3) 请简要概括孙福的形象特点。

    4. (4) 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试从作品内容和叙事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二)
  • 10. (2017·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问。

    还我鲁迅

    朱学东

        今天许多人不喜欢鲁迅的原因,除了鲁迅似乎太过“刻薄尖酸”“不饶人”的传统说法之外,还有就是鲁迅死后的神化,在新的时代新的人群中引发的逆反。但是,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过我的心。

        这位“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痕迹’’(废名语),“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他混合着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在黑暗里的挣扎,以自己的真反抗一切奴役之路。他的努力,就像无声中国微茫的烛光,穿透着无边的寒夜,至今回荡在这块土地的上空。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依然鲜活,渗着斑斑血痕。假若他地下有知,更会有深深的绝望,一如他活着时。

        他死后,在他的精神墓碑上,后人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给他加冕。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在黑暗中,以他活着时穿透世相的目光,冷冷打量这喧闹的人世间,以他希望速朽的文字,让偶尔瞅上一眼的人胆战心惊。

        他曾经带动了许多青年人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后来也带动了我。他是我远离奴隶之路最重要的引路人,燃灯者。

        但是,对于热爱鲁迅受教于鲁迅的普通人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鲁迅,而不是一个被高度神化、脸谱化的鲁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对于深谙鲁迅各种著述的研究者而言,或许不是很难理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更需要扎实的史料辨析,来为鲁迅祛圣祛魅,还给我们一个跟大家一样有人性弱点但更可爱可敬的鲁迅,而不是神坛上端坐的图像。

        孙郁的《鲁迅遗风录》,其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在《鲁迅遗风录》这本书中,孙郁通过对鲁迅生前生后的主要关系图谱包括精神传承的关系图谱的收集整理,为热爱鲁迅的普通读者,梳理出了与神化、脸谱化完全不同的鲁迅形象,那是鲁迅的友人、弟子以及受其影响者包括与他关系并不融洽的人心中或笔下的鲁迅,尽管立场态度各有不同,但所勾勒呈现的,都是活的鲁迅的不同侧影,它们汇聚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孙郁通过这些不同侧重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这些非官方的关系和话语,用孙郁老师的话来说,他要还原的是“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这些“私人语境里鲁迅”,实际上也是与主流的神化圣化鲁迅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叙述。它为我们保存了一个没有被功利化的私人眼中的鲁迅形象,应该是更接近鲁迅的本真。

        孙郁所呈现的,不惟是一个私人语境中的鲁迅,也为通过这些私人叙述,用北京大学高远东的话来说,就是以鲁迅为线索,为我们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说,孙郁是借这个话题,浇了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块垒。

        《鲁迅遗风录》中,孙郁的思考,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有着自己对于鲁迅精神的独特体验,文字感性流畅,温润诗化,充溢了与岁月不太相合的激情。

        我相信,所有热爱鲁迅的人,内心都会流淌着这种激情。

    1. (1) 作者为什么崇拜鲁迅?请分条概括。

    2. (2) 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内涵?

    3. (3) 作者认为孙郁《鲁迅遗风录》一书的主要价值有哪些?

七、写作
  • 11. (2017·江苏模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弟子捧着小盆景来给大家欣赏。养在浅碟里的酪梨种子已长出嫩嫩的枝叶,真是人见人爱。师父却淡淡地说:“这粒种子长错地方了。若是把它拿到外面、种在土里,它就能接受阳光、雨水,长成一棵大树。”

八、附加题
  • 12. (2017·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各问。

        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

    (钱钟书<谈艺录》)

    1.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 (2) “诚斋放翁”是哪两位宋朝诗人的号?写出他们的姓名。

    3. (3) 用自己的话解释“写生”在文中的意思。

九、名著阅读题
  • 13. (2017·江苏模拟)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章武二年夏六月陆逊大破蜀兵,刘备仓皇逃回白帝城。马良见大军败,将孔明之言告诉刘备。刘备懊悔无颜面见群臣,遂滞留白帝城,改馆驿为永安宫,最终逝于永安宫。 B . 吴荪甫在面对不是投降赵伯韬就是益中公司破产的厄运时,在杜竹斋的建议下,与英商怡昌洋行大班商量,用八个工厂作抵押,借了一笔款子。 C . 查理在父亲自杀后投奔到伯父老葛朗台家,初次见到比自己大一岁的欧也妮时便神魂颠倒,认为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 D . 《老人与海》的结尾写到曼诺林告诉桑迪亚哥以后和他一起出海,这说明曼诺林在老人勇斗大马林鱼及群鲨的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 E . “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这句舞台说明透露出王利发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谈国事而受到牵连、影响茶馆生意的心理。
    1. (1) 请指出下列文字中描写的是谁的房间?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结局如何?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2. (2) 《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请指出她们分别是谁,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十、材料概括分析题。
  • 15. (2017·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苦”的雪莱。1821年,雪莱在《为诗辩护》中写到,推理与想象是人类的两种活动,自有人类即有诗。而语言最初的发明,本身就是诗。在他看来,广义的诗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诗人的隐喻式表达,层出不穷的联想,这些虽然不能绘出人类思想的全景,却有助于表现人类崇高的目的,领会世间的真善美。自古以来,当科学攻城略地不断扩大我们生活的疆土时,诗歌已经借着想象,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宇宙。所以,雪莱赞美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人生是荒谬而无望的。但也正是这种荒谬而无望,给了我们赋予自己人生意义的可能。一个人活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我赋予意义的能力。我们需要找到并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借此击碎现实的荒谬。正如辛波斯卡所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诗歌不同于社论,虽然人们也会将它拿出来发表,但是它所具有的私人属性也是不容忽略的。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就像你进不了别人的大脑中思考。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至于交流什么是美:都在其次。

        这不表示我鼓励诗人都去自说自话,固步自封。既然承认文学首先是人学,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私有性,还是公共性,诗的价值都在于意义的赋予和美的呈现。这也意味着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外,还交织着一个文学搭建起来的意义领域,来安放作者的灵魂。

    (选自《读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中所阐述的“诗”与“思”的关系。

    2. (2) 如何理解辛波斯卡所说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这句话?

    3. (3) 作者是如何认识诗歌的私人性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