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增长速度比重变化 行业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重比例(%) |
农业 | 4.5 | 52.8 | 43.5 |
轻工业 | 12.8 | 29.6 | 29.2 |
重工业 | 25.4 | 17.6 | 27.3 |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人均产量 | 中国(1952年) | 美国(1950年) | 印度(1950年)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建国初期 |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
改革开放时期 |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19户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20户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材料一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
材料二 党的十三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依据这个理论和路线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代表们一致认为,十三大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在十三大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开拓前进》《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5日)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请回答:
材料一: 某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又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