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06-01 浏览次数:84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11. (2017·襄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

    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随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 (1) 根据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怎样使“西域内属”的?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先皇帝”时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历史事件?“遂和同为一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3. (3) 清朝时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藏、新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12. (2017·襄阳模拟) 阅读材料

    【民主共和】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即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汉族出身的北洋首领袁世凯将于下午通过形式化的选举接任之,孙中山即于“11时率各部及右都尉以上将校赴明孝陵行祭告礼,军士数万”,向“我高皇帝”祭告推翻清朝的“光复”之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背景是什么?

    2. (2) 上述情境中的“高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光复”之功完成了哪一具体任务?

    3. (3) 上述情境虽然体现了孙中山指导革命运动的局限性,但历史功绩不容抹杀,请举例说明。

  • 13. (2017·襄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岁月】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材料三:“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1. (1) 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 (2) 请结合材料二,说明该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 (3)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该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4. (4) 上述条约反映了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4. (2017·襄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美巨变】

    材料一: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摘自《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二:“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

    材料三:观察下边两幅图片

    1. (1) 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革命中,英、美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 (2) 恩格斯所说的这场“变革”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这场“变革”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3. (3) 材料三的图一是哪一文件签署的场面?它与图二文献在本质上有何主要共同点?

    4. (4) 通过对欧美国家崛起历程的了解,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5. (2017·襄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回答: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徐蓝《美国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

    1. (1) 在材料一中,“战后和平制度”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列出两大集团在经济(或军事)方面的对峙表现,并谈谈近半个世纪两大集团对峙与竞争状态的影响。

    3. (3)

      下图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各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16. (2017·襄阳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丰碑】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治疗,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革命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 (1) 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维新之路”又指什么事件?

    2. (2) 材料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

    3. (3) 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4. (4) 【收获与拓展】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