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19-06-19 浏览次数:2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b>字词书写</b>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zhà风云的政治家,有jué胜千里的军事家,有bò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他们能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b>情景默写</b>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2. (2)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 (3)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4. (4) 《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闻笛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 (5)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与《木兰诗》中“”的描述颇为相似。
    6. (6) 爱国,是古诗词常见的主题。请写出一首中的连续两句:
三、<b>名著阅读</b>
  • 3.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 (1)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原名张迺莹,黑龙江人,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 . 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红烛》《烙印》《死水》。 C . 《木兰诗》是北宋郭茂倩所著的一首乐府民歌,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632年间的史事。
    2. (2) 根据你对相关名著的阅读积累填空。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车呢?”

      选段出自写的《骆驼祥子》,其中人物A是。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的原因是,他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是:

四、<b>现代文阅读</b>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山界(节选)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达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1. (1) 选文两次提到了“之”字形的火把,说说它们各自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2) 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表现红军战士虽浑身紧张,但因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意壮胆爬山。 B . 表现红军战士看到火把与星光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 . 表现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D . 表现红军战士在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3. (3) 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刀之爱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侥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 (1) 根据文章内容和“我”的心里变化来梳理情节。

      ;→长大后看到梨农砍梨树,明白真相→

    2. (2)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3. (3) 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4. (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画横线句“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的理解。
五、<b>诗歌鉴赏</b>
  •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 , 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 , 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 (1) 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 (2) 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六、<b>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

      往事耳

      鲁肃过寻阳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3)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易一子

      以束帛

      ③如十年许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b>命题作文</b>
  • 9.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

    以前我不懂你的关心,错把你真心的给予看作是应该;有时我忽略了你的存在,只因生活的平凡黯淡了你的光彩… …此时此刻,当我想起你的模样,体会你的精神品格,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有你,真好!”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个人信息。卷面书写: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端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