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更新时间:2019-06-14 浏览次数:4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B .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 .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D .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 2. 2018年12月10日,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贺信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习主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 . 中国人民的人权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人权 B . 人权的实质内容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C . 在我国,享受权利的主体和范围非常广泛 D . 宪法规定、保障公民享有合法的权利
  • 3.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

    ①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

    ②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③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也包括人身权利、劳动权等

    ④宪法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受教育权等文化方面的权利,也包括财产权等经济权利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4. 下列关于人民如何行使权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直接选举产生 C . 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D .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5. 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是( )
    A . 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 . 使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 . 使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D . 使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6. 某市进行旧城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胡某有一处私房也在拆迁范围内。但因未达成协议,胡某坚决不同意拆迁,他手持宪法说:“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拆迁人员说:“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如果该市拆迁条例确与宪法的有关条款发生冲突,则( )
    A . 两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B . 应修改宪法的有关条款 C . 两者都要进行修改 D . 应修改或废止该拆迁条例
  • 7. 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大家围绕“建设法治中国就要维护

    宪法权威”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赞同的是( )

    ①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8. (2017九下·泰兴月考) 下列关于刑法、宪法、民法之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下边漫画形象地告诉我们( )

    ①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

    ②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如图漫画《网络反腐》表明( )

    A . 网络反腐可以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 B . 利用网络夸大不法分子的违法事实,有助于将其绳之以法, C . 我国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不断扩展 D . 网络反腐不利于地方政府依法行政
  • 11.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要求:“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B . 有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C . 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姓名权 D . 有助于维护学生的人身自由
  • 12. 下列观点与下图漫画不相符的是( )

    A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B . 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 C . 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D . 公民可以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 13.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其中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是( )
    A . 协商 B . 调解 C . 仲裁 D . 诉讼
  • 14. 2019年3月1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征兵办对该区三名应征青年拒服兵役事件作出行政处罚。处以罚款16000元,取消其家属的军属待遇,收缴全部优待金;个人户籍“服役栏”备注“拒服兵役”永久字样;三年内不予办理经商手续等。这警示我们

    ①要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②要依法行使权利,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③拒绝服兵役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④要把服兵役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5. 如今,手机作为便捷的通信工具,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烦恼。《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将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一事实表明( )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应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④公民的通信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④
二、价值判断(每小题8分,共16分)
三、情景分析(每小题12分,共24分)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1. (1) 某同学得出结论:因为宪法由国家制定,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这一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 (2) 为什么习近平强调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
    3. (3)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监督权?(至少写出三种)
  • 19. 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五名女学生为了参加学校的文艺会演,到一家商店购买化妆品,后来因嫌太贵准备离开。不料柜台负责人张某、李某强行将五名女学生带到商场保安室,逐个进行搜身检查。张某还威胁说:“不交出化妆品,就饿死你们。”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搜查、威吓,张某、李某一无所获。他们连一句道歉的话也不说就赶学生走,学生们被迫流泪而去。事后,学生家长到商场交涉,但商场态度蛮横,拒不认错。
    1. (1) 张某、李某侵犯了五名女学生的哪些权利?有什么法律依据?
    2. (2) 你认为五名女学生应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四、实践探究
  • 20.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法宣誓是2018年全国两会的一大亮点。无论是新当选的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还是其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为此,林林和琴琴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材料二:2018年1月29日至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注:一般的法律案和其他议案的表决采用举手表决或者电子表决的方式。)

    材料三: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大意义。

    1. (1)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林林和琴琴的疑问。
    2. (2) 宪法修正案从出台到表决通过的过程,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哪些道理?
    3. (3) 结合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监察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