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必修四 /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诗从肺腑出 / 琵琶行并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1课《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107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 浦口(pén)  悴(jiāo)  六(yāo) B . 然(zhēng)  人(jiǎ)  花(dí) C . 蟆陵(há)  杂(cáo) 头(diàn) D . 月(jīn)   呕(yā)  (zhā)
  • 2. 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 .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用了七个字就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 B . “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用景物烘托,传达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了马,客人还在船上,说明分离时的依依不舍。 D . “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记回去,客人也不出发了,侧面烘托琵琶女弹技的高超。
  • 3. 下列对《琵琶行》选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 . 琵琶声大小、轻重、急缓、流滞、响止等旋律变化,是琵琶女心潮起伏的表现。 B . 诗人连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C . 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滑”、“涩”两种音乐意境。“间关”之声如“莺语花底”般轻快流利;“幽咽”之声如“泉流冰下”般悲抑哽塞。 D . 末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画龙点睛,诗人用环境描写做侧面烘托,留下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 4.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 .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 5. 下列各项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A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D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6. 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写声音,声韵感强;又用“如急雨”的比喻使它形象化。 B . “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的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 . “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妙语点睛,描绘了余音袅袅、弦外有音、无声处有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D . “犹抱琵琶半遮面”——肖象描写,生动的描写了琵琶女年老色衰不愿见人的心情和忸怩神情。
  • 7.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弹数曲        快:赶快 B . 醉不成欢将别 惨:悲伤 C . 钿头银蓖击碎 节:节拍 D . 如听仙乐身明 暂:忽然
  • 8.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似乎平生不得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

    ⑤暮去朝来颜色 ⑥我从去年帝京

    A . ①②④⑥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④⑤⑥
  • 9. 下列句子中,书名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课文《琵琶行(并序)》中关于音乐的描述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B . 《〈孔雀东南飞〉(并序)》讲述了一个被封建家长制摧残的爱情故事。 C . 《焦点访谈》是许多观众非常喜爱的节目。 D . 当年的《小兵张嘎》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 10.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B . 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马骑人”。 C . 团长把蜡烛,移到正在察看地图的师长面前。 D . 两个落难的男女此时有什么感触呢?这正应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B . ① 道之所存,师所存也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C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D .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②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 12. 下列各选项中对“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得到,获得) B .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希望) C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并序)》 (实现,成功) D . 此言得之。《六国论》                                                     (适宜、得当)
  • 13.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添酒回灯重开宴     回灯:重新掌灯 B .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掩盖抑制 C .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随手 D . 曲终收拨当心画     当心:中心
  • 1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 在语法方面,古今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 B . 地震已造成14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土木结构房屋倒塌600余间,砖木结构房屋50余间。 C . 《〈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琵琶行〉并序》,这三篇课文应该细读精研。 D . 有个人极其聪明,他问教士:“什么合乎上帝的心意?——是说话,还是做事。”
  • 1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分别将古典诗歌推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峰。前者有“诗仙”之誉,后者被称为“诗圣”。 B . 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被誉为神童;与骆宾王、王昌龄、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其作品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该篇又题为“滕王阁诗序”。 C .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唐代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作者白居易为唐中期著名诗人,为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D .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曾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三、阅读题
  • 21.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河殇

    舒 婷

    [1]我们兄弟这一家,只有嫂嫂因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个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2]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踩在卵石上跃纵而来。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身顺手牵鱼。知青点里偌大的铁锅,许久不见油星,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况且,僧多鱼少。小妹便脸上很光彩地给我们氽鱼汤。

    [3]春水泛滥,河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垮。小妹一天好几次跑到窗前看河。我未来妹夫惘惘然的口哨声,在水一方。

    [4]门前下几级石板,顺着碎石拼凑的小堤走两步,就到了河心。早晨,我们在这里盥洗,淘米洗菜。下午收工以后团一把稻草刷锄板,颠晃着簸箕。簸箕里的番薯红艳艳,萝卜白生生,芥菜生动活泼。吃过晚饭冲过凉,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又下到河心,洗汗酸的衣服。领队知青在桥头拨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们的望乡台哩。

    [5]河是我们的避难所。

    [6]中秋那天,队里杀了猪,我们分到了两斤肉。分头去豆腐房割一板豆腐,向房东家买了几个青皮鸭蛋,讨一小把葱。大家团团围坐喝着家酿糯米酒过节。忽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中间少了一个人。

    [7]拉开咿呀小木门,踱到晒坪上,听到河边苇丛有一支不成调的口琴。那个来河边寻求安慰的同伴刚刚失去了父亲,除了感情的重创之外,他还面临着经济来源的断绝,从此,他连八分钱邮票的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

    [8]悄悄坐在河边上,我们无言盯着河面。那时,我比他小,不懂如何安慰人。秋天的河流异常清澈,似乎要壁立起来,与山区剔透的空气融为一体。河风经苇叶淌到我额上,溅出浪花如碎钻般晶莹。同伴的心情一点一点开朗起来,他眼里萤火虫一闪一曳。

    [9]这才知道什么是夜凉如水,月色如洗。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

    [10]深山砍柴火出墟,农民总是告诫我们:若是迷路了,只要侧身听到水声,找到山溪或小河,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人家。当我孤身翻山越岭去邻县找同学,一二十里路鲜有人烟。只听见汩汩溅溅的水声,有时在足下,有时在肩旁,有时在涧草葳蕤的谷底。老朋友左右逢源,给我壮胆又解我途中辛苦和寂寞。

    [11]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源地,那么小河小溪也是一方风水。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在河两岸生养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的善良、淳朴、乐天和无拘无束,正是沿袭了这一自然法则。

    [12]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因为水不仅仅是水。

    [13]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挑水吃。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

    [14]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

    (选自《新华文摘》)

    注:知青,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务农的城市知识青年。

    1. (1) 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8字以内)

    2. (2) 第(11)自然段画线句子“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请结合原文说一说具体指什么教育。(25字以内)

    3. (3) 按照“河是我们的避难所”的形式,总结一下全文的内容,再列出三个方面。

    4. (4) 文章最后一句“祈求河的宽恕”指什么?(25字以内)

四、语言表达题。
  • 22. 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将材料概括成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不超过50字。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不超过10个字)

    论据:(50字以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