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届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三8月月考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0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摘编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 (1)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它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B . 由德国科学家命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亚人已经通过这条路进行竹制品和纺织品的贸易活动。 C .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D . 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仅出于贸易目的,也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
    2. (2) 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    )

      A . 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两端是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B . 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C .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D . 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 . 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C . 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D . 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
  • 2.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缙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1. (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 .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 .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 .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2. (2) 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 .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 .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 .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 . 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C . 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D .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②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 3.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 (1) 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2) 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 4.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②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③《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5.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最佳配偶

    斯蒂芬·麦克勒【美】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里在翻弄着一沓纸,就像在翻弄着一沓煎饼。“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平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沓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沓“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9年了,已经有3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  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结婚,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 . 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对夫妻美满和谐的生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 . 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鲜活生动 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D . “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E . 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窒息。
    2. (2) 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这篇小说结局出人意料,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 6.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史学泰斗

    何炳棣

        孔子说过,一个人的血气与他的年龄有内在关系,少年之时,血气未定,壮年之时,血气方刚,老年之时,血气既衰,其行事特点也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血气是笼统说法,若细分起来,似应包括体质、精力、斗志在内。常人大多如孔子所说,所以老年人通常与和蔼可亲、慈祥平和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也有例外。何炳棣青少年时代志存高远,由南开中学到清华大学,勇猛进取,成绩优异;壮年时代,在欧美学术界东征西讨,成就斐然,为一代名家;到了耄耋之年,宝刀不老,思考大问题,开辟新领域,鸿篇迭出,新见纷呈。所写回忆录,亦是大气磅礴,滔滔雄辩,气势如虹。岁月的风雨,似乎一点也没有消磨他的血气锐气,他永远是那么精力旺盛,一往无前。

        祖籍浙江金华,1917年生在天津。其父为前清秀才,曾习日文及法政,在宁波、天津等地担任法官,到48岁时才有了独生儿子。少年何炳棣在父亲的呵护和督责下,自小就对史学和英文有了兴趣,并打下了基础。父亲是有志气、有眼光、懂教育的人,他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培养儿子的兴趣,在儿子读小学时就叫他到夜校里学习英文,在儿子读中学时又叫他圈点《史记》。父亲谆谆教育儿子要有大志气,好好读书,进清华,留洋。

        宏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扎实的资料功夫,是何先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博士论文《英国的土地与国家,1873—1910》,所引史料多为第一手资料,令答辩老师大为叹服。以后,他的研究领域回到中国,举凡上古土壤结构、耕作方式、先秦思想、六朝城市、宋代土地、明清人口、会馆制度、扬州盐商、甘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之传入中国,都是他的课题,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发表在世界一流学术杂志上。几乎所有课题背后,都有他宏大的学术关怀,有的开宗立派,自树一说,如写《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东方的摇篮》,对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独到看法;有的推陈出新,前进一步,如写《中国会馆史论》,对会馆的创设年代、社会功能的研究都在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一步;有的考证翔实,廓清迷雾,如写《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遍检北美各大图书馆近四千种方志,并搜集登科录、同年齿录,得出许多不易之论,《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中的数据则成学术定论。

        自学进修,永无止境,是何先生成功的另一因素。人生也有涯,学也无涯,要懂得那么多知识,殊非易事,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持久的坚韧性是办不到的。在何先生那里,从没有什么壁垒,需要什么就补什么,考古学、地质学、人类学、生物学、训诂学,他都有涉猎。在回忆录中,可以时常看到他向人请教的记载。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辩论,即古代华北地区到底是实行“砍烧法”的游耕制,还是村落定居的定耕制,事涉“蒿类孢粉”与土质关系等极为专业的学问,令外行人望而却步。何先生则专门向美国地质学权威请教,获得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如果一个聪颖的人,自信的人,成功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急躁的性情中人,则免不了得一“傲”字。何炳棣正是这样。在他读小学时,老师就诫勉他“如能爱众亲仁,则美玉无瑕矣”。何先生到老感慨,自己往往与中外学人不能和谐相处。这样的人,远望可畏,近看可敬,因为他真。读了回忆录,你会不时地为他的真诚所感动。他忆父亲,忆老师,忆同学,忆好友,一片真情。他回顾自己,剖析自己,一片诚恳。回忆录的写作,也是极其认真,一字一句,自出机杼,有些数据、资料,他还一一核对,自称原原本本、坦诚无忌、不亢不卑。特别是书中对雷海宗先生的回忆,述其博学、卓识、真诚、宽容,师生之间的交往,对其学术地位的评价,自称一生受雷海宗影响至深且巨,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恩师的无限深情,令人读后感慨不已。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何炳棣(1917-2012.06.07),浙江金华人。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代表作:《明初已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东方的摇篮》《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1.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何炳棣在历史学方面建树颇多,其主要原因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培养了他的兴趣。 B . 本文开头引述孔子关于血气与年龄关系的论述,为评价何炳棣的“血气”张本,同时衬托出何炳棣卓尔不群的个性。 C . 他研究中国的历史,上古土壤结构、耕作方式,乃至明清人口、会馆制度等都是他涉及的内容,可见其资料功夫之扎实。 D . 何炳棣为了在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辩论中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可靠,专门向美国地质学权威请教,其求知欲于此可见一斑。 E . 本文撷取了传主的若干人生片段,既全面地揭示了他成为史学泰斗的原因,也真实表现了传主令人遗憾之处——“傲”。
    2. (2) 请简要概括传主何炳棣的形象特点。

    3. (3) 从文中看,何炳棣成为史学泰斗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请简要概括其中的主观原因。

    4. (4) 何炳棣在史学界取得斐然成就给你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 7.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业主希望解除双方的物业管理合同,而面对法院起草的协议书,物业公司却         

    ②面对被碾轧的小悦悦,先后有十几个行人路过,却___________,只有热心的捡破烂的大妈挺身而出。

    ③珠海水湾路酒吧街,噪音超标,扰乱民众生活,市民多次反映,但珠海市环保局___________。

    A . 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漠然置之 B . 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C .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D . 置之不理   漠然置之   置若罔闻
  • 8.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对于许多人来说,右手比左手重要,因为多数人习惯使用右手,久而久之,右手的潜能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其熟练度和力量在使用中不断增强。 B .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种人格。书如其人,我们读书不光是读故事,听道理,更深一层读作者的人格,伴他同行,与其同思。 C . 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往往不同的语言都有共同的“祖先”,也就是若干语言因为有“亲属关系”而组成一个家族。 D . 很明显,删除了上述这些修饰语后,文章句子的表达不但索然无味,顿然失去了生气和震撼力,而且作品珍惜生命的思想也变的苍白无力了。
  • 9.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电脑最基本的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它最基本的行为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       。         ,         。                    。但电脑仍存在很大弱点,那就是它本身没有思维能力,不具备人所具有的智力,它只能依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①电脑经历了几代的变革,计算速度和存储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在它的工具功能上,人脑自愧不如

    ②人脑的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

    ③最大的电脑的记忆容量是1012个字节,人脑的记忆容量的字节数则大约为10后面跟8432个零

    ④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

     ⑤如人的脑神经传递信息是毫秒数量级,而计算机的为纳秒,比人快了100万倍

    ⑥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

    A . ②④⑥③①⑤ B . ⑤②③⑥④① C . ⑤①②⑥③④ D . ②③⑥④⑤①
  • 10. (2019高一上·成都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①?有时候是有一点的,但很快就被蛙歌填满了;蛙歌退场,寂寞降临,但很快又被及时降临的鸟声填满了;后来,更多的蛙歌和鸟声同时降临了,超额填补了这并不严重的寂寞。雨填补云的寂寞,虹填补天空的寂寞,泉填补山的寂寞,鱼填补河的寂寞,燕子填补屋檐的寂寞,②,雄鸡扯开嗓子填补黎明的寂寞。于今看来,乡村的那点古老寂寞,只是上苍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为时光留些空白,然后,③

  • 11.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认真观察下面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六、写作
  • 12. (2016高三下·涞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人的,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