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

更新时间:2019-08-28 浏览次数:285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 (2019·江西模拟)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guō)噪     害臊     (féi)声海外      郝郝扬扬 B . (kuà)     沾辱     (qióng)茕孑立    矫揉造作 C . (shěn)笑    伎俩     (pǐ)极泰来       相形见绌 D . (máng)    肄业     (gū)呱落地       信手粘来
  • 2. (2019·江西模拟)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是立场坚定的,腐败分子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 B .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 .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长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的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 . 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假酒案。
  • 3. (2019·江西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 . 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 .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 . 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 4. (2019·江西模拟)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冬的肃穆,我们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不会知道夏的轻盈多姿;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②我几乎爱上了冬天。

    ③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

    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有温暖的阳光,有漫天飘零的雪花。

    ⑤岁月更迭,四季交替。

    A . ②④①⑤③ B . ②④③⑤① C . ③②⑤④① D . ④⑤①②③
  • 5. (2023七下·浙江期末) 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是,一双鞋也许不能走遍天下,但频繁换鞋子,走几步换一双,且不说付出的成本太大,光换鞋子这种折腾就势必影响赶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不会频繁瞎折腾;一个脚踏实地的国家,不会动辄改弦易辙。国家越自信,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越有底气;认定方向,戮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中国梦便不遥远。

    A .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啊,请不要频繁瞎折腾了! B .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怎么不会频繁瞎折腾? C .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难道可以频繁瞎折腾? D .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一定不要频繁瞎折腾!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本大题共24分)
  • 6. (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 . 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 . 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 . 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 (2) 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 . 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 . 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 . 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 7. (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 , 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 , 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或/指为生事 B .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C . 言上/将用某人 D . 留/以旌直臣
    2. (2)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武备宽 , 东南尤甚

      指为生事

      ③此国家安危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②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 (4) 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 8. (2019·江西模拟)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2. (2) 年少万兜鍪,
    3. (3) ,灵旗空际看。
    4.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 (5) 纷纷暮雪下辕门,
    6. (6) ,身世浮沉雨打萍。
    7. (7) 饿死真吾志,
    8. (8) 伤心秦汉经行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9. (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水稻生长在村庄

    晓寒

        一切好像是突如其来的。

        我一大清早醒来,发现水稻已经攻占了村庄最后一处空旷。它们早有预谋,没有刺探和迂回,从四面八方直接完成了包抄。就像一场力量悬殊的保卫战,等你发觉对方长驱直入,已经无力回天了。

        水稻统治村庄以后,取了个新名字,叫禾苗;一天之前,它们还是另一个名字,秧苗,一畦畦绿蒙蒙地浮在清水之中。此刻,它们刚刚换了地盘,矮塌塌的,叶子稀稀拉拉,背着阳光打开,又窄又短,这一片和那一片之间预留着一截距离,水的光芒从那些缝隙里泛了出来,织就一条条纵横交错秩序井然的光带。风一趟一趟地撒野,依然看不到想象中的堆涌过来的波浪。它们始终捍卫着一种近乎颓丧的姿势,仿佛稍一动弹,便是不可饶恕的僭越。

        只有我知道,那是用来迷惑外界的假象,水稻的骨子里是执拗的。它们争分夺秒地成长,十几天的时间,就像一把把雨伞砰砰地打开,彼此之间互相勾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浮起一蓬蓬绿烟,将田埂、土路、溪流悉数淹没。它们把农人赶到路上、家里,把牛和羊驱赶到山头、河洲的蔓草荒烟。农人乐于被如此驱赶,在土路上哼着粗俗的俚曲,狡黠在皱纹里蠕动;牛羊却不甘心自己的地盘被莫名其妙地占领,嚼着青草的间隙回头盯着水稻,长一声短一声地抗议着。

        稻花一直在寻找时机,它们等待得太久了,直到夜色最浓时才一声不吭地打开,细小,琐碎,挂满一身的粉尘,样子很像柳絮,但不曾像柳絮一样满世界地宣告自己的到来。它们低着头,像犯了错的孩子,那一丝香气,也被牢牢地克制。美丽、鲜艳、芬芳这些招摇的词语,不在它们的字典里。除了真正的农人,没有人在意过它们。

        小时候我从稻花身边经过,也不会看上一眼,因为它们实在没有吸引我看一眼的欲望。直到很久以后,我看到一张高像素拍摄放大后的稻花照片,一瞬间惊住了。洁白的花苞成串地坠着,像圆润的珠子沿着直线的轨道脆生生地移动,汇集了梅花的素雅,栀子花的饱满,这般的无懈可击。可是,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注意了这种安静之美?我们或许已经惯于被生活的浮华绚烂蒙蔽双眼,我们的审美,却已然远远落后于蚱蜢、蝴蝶、泥鳅、青蛙甚至是只在夜空出没的萤火虫。它们不像我们自以为是,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质,它们懂得稻花,安于其间,守候每一朵花的生死。

        稻花凋谢以后,水稻进入最美的年华。安守内心,养精蓄锐,青涩,饱满,直到遍体黄透,完成生命的点睛之笔。在这片土地上,一切都忙着向阳光邀宠,在暧昧的阳光里搔首弄姿。唯有水稻,拒绝了阳光的威势和诱惑,低眉垂首,把自己交给了土地。

        村庄里一草一木皆是风景,但没有哪一种风景能胜过水稻。稻穗低垂,剑叶高举,如一阙唱入篱落的楚风,灵秀、质朴,是与生俱来的江南;苍凉、厚实,是对遥远中原的收罗与容纳。

        很多年后,我堕落成了村庄的过客,村庄却已非昔日的村庄。炊烟、牛羊、犁铧、翻耕时农人的吆喝、打稻机的喧哗、刷着石灰盖着褐瓦的泥巴屋、软绵绵的富有弹性的土路,只能结伴走进泛滥的诗歌,成为诗人的工具。诗人像驱赶牛羊一样,驱使着它们去解冻记忆,发掘哀愁。

        我很少做梦。有一个晚上,我做梦了,梦见水稻在村庄里彻底消失,村庄空空荡荡,沦为一片荒芜,只剩乱鸦穿空、枯叶随风。

        母亲在世时经常说,梦是反的。我认同母亲的话,我并不相信水稻有一天会在村庄里消失。这样一种农作物,几千年前存在于阡陌,几千年后也必定会存在于村庄。至少,它们将成为怀旧的标本,村庄的象征和救赎。

    1. (1) 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水稻具有哪些特点?
    2. (2) 第④段中,“那是用来迷惑外界的假象”是指;第⑥段中,“这种安静之类”是指
    3. (3) 文章第③段不惜笔墨,描绘水稻“近乎颓丧”的姿势,有什么作用?
    4. (4) 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5. (5) 纵观全文,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感情。
  • 10. (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第①段中划线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2. (2) 本文②③段,列举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这一中心论点。
    3. (3) 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11. (2019·江西模拟) 某班开展“走近兰州太平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西征,久攻兰州城不下,使制造了3尺长鼓,内藏兵器,趁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际,让军士扮作“社火”队员入城内,一举破城,赢得太平。从此,百姓年年擂鼓闹喜,祈求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称为“太平鼓”。

      【材料二】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时,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时而跳打、时而举打,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鼓、钹、锣齐响,如春雷滚滚,声声震天。

      【材料三】在兰州本地的社火活动中,人们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到哪里,鼓声和掌声就跟到哪里。“打得好”“真带劲”的赞扬声和“再来一次”的呐喊声此起被伏。更有外地来的游客感慨:“这场面,这气势,太震撼了,相机拍不出来,下次带家人一起来看!”

    2. (2) 下面是“兰州太平鼓”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表述你读到的信息。

      年龄段

      12—29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了解太平鼓的人数比

      23%

      49%

      81%

    3. (3) 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北山广场观看兰州太平鼓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 12. (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