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以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④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士与行政之完整
阶段 | 民族工业状态 | 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 短暂春天 | 列强放松侵略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 萧条 | 列强卷土重来 |
抗战时期 | 遭摧残 | 日本的经济掠夺 |
解放战争时期 | 陷入绝境 | 美国商品的涌入 |
①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②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③为反对美国遏制中国寻求与他国结盟
④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③经济全球化导致地区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应该抵制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一: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抨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各家相互切磋辩驳,又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打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