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09-11 浏览次数:38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九下·泉州模拟)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二、句子默写
  • 2. (2019九下·泉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求之不得,。(《关雎》)
    2. (2)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3. (3) 与君离别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4)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5)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6)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7. (7) 年少万兜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 (8)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 (9) 日光下澈,。(柳宗元《小石潭记》)
    10. (10) 《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三、字词书写
  • 3.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踏上积石峡里的黄河河底,我就(甲)(A.迫不及待  B.急不可耐)地盯着脚下的河底,昔日喧嚣咆哮的黄河,如今静谧得只听得见我的心在怦怦①(A.pīng  B.pēng)跳动;干②hé的黄河河床,呈现着一片神圣而(乙)(A.肃静  B.肃穆)的灰褐色,竟是个“巨石阵”,犹如“水底石林”。河底石虽然面貌各异,可全是优美的曲线组合,没有一条直线,没有一处棱角,处处光滑无比。黄河水万古不息的抚摸,铮铮巨石摸得光溜溜了。

    1. (1) 请为文中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请在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处;②处

    2. (2) 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乙处

    3. (3)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四、诗歌鉴赏
  • 4.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1)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B . 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山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 C . “望西都,意踌蹰”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 . 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
    2. (2) 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中“兴”的含义。
五、文言文阅读
  • 5.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选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        名:

      ②无案牍之形    劳:

      果言动有礼    若:

      仁至矣        斯: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B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C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D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无徒浮慕虚名。

    4. (4) 【甲】【乙】两文都提到古代圣贤,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 6.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念冬日一炉火

    李风玲

        ①立冬了,天冷了。城里的楼房渐次开始供暖。屋子里热烘烘的,热量是有了,可我总觉得,这热看不见摸不着,总不如从前的那一炉火,来得生动立体有味道。

        ②记忆中的第一炉火,燃在小学三年级。那个冬天的下午,正在教室里看着我们读课文的老师,似是突发奇想地说:“天冷了,我们砌个炉子怎么样?”

        ③只有十多岁的我们,并不知道怎样砌成一个炉子。老师其实是同村的长辈,他一个人守着这间小小的学校。不但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还要敲钟打锣修修补补。

        ④于是,这个冬日的下午,心灵手巧的老师说干就干。年纪尚幼的我们也根本帮不上老师的忙,我们只是坐在凳子上看着老师一个人在那里摆弄忙活。

        ⑤他先是在教室里端详了半天,然后决定将炉子砌在教室的正前方。那里的空场比较大。选好了位置,老师便开始和泥,搬砖,砌炉子。也就半个下午吧,一个又高又粗的炉子便砌成了。

        ⑥算到现在,已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我却仍记得那炉子的大致模样。它底座较粗,上身稍细,敦实实地像班里某个憨厚的胖男孩。老师去教室外面拾了点干柴树叶,火柴一擦,那火苗便起来了。只听得偌大的炉膛里呼呼作响,就是炉火熊熊的感觉。

        ⑦我们经常在下课的时候,将手贴到那炉子的外壁上去。用泥抹成的炉壁,暖得非常妥帖。它好像会呼吸似的,一丝丝渗透到我们的肌肤里去。

        ⑧不记得那炉子生了多久。也不记得是不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拆掉了。但那就是我记忆中的第一炉火。后来的初中和高中,都再没有任何取暖的经历。我们就在教室或者宿舍里,靠了自己青春的热度,熬过整个冬天。

        ⑨生命中的第二炉火,是毕业以后。

        ⑩21岁,我大专毕业回到家乡小镇。从教的学校办公室有十几间。每到冬天,寒意渐深时,学校就开始发放炉具,准备生火取暖。

        ⑪那些年年都要取出来的炉具啊,真是有着足够顽强的生命力。炉子早就生了锈,管子就更不用说,有些还破了窟窿。但是,照样拿出来用。

        ⑫年长的老师负责技术指导,年轻的则踩着高凳安装。管子应该用几截,弯脖应该用几个,老师们都是有商有量,斟酌再三。还有的老师打水和泥“膛炉子”。所谓“膛”,就是在炉子的内壁上抹一层泥。经验告诉我们,“膛”过的炉子会更旺。

        ⑬一切就绪。办公室的前辈说:“中午我们祭炉子!”一个“祭”字,有着很强的仪式感。

        ⑭祭炉比生炉,还要让同事们兴奋。大家买菜的买菜,割肉的割肉。也不是什么精菜细菜,不过就是萝卜白菜、粉皮豆腐,就那么热气腾腾地炖上一锅儿。有老师在炉管上放了几只咸鱼,那鱼让火一烤,真是满室飘香。

        ⑮老师们都很自觉,谁早到谁就会生炉子。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们便围着火炉,谈天说地。聊自己的学生,聊国际形势。炉火将我们的脸烤得通红,炉上的水壶“嗞嗞嗞嗞”冒着热气。烤着火炉,抱着水杯,全然忘记了室外是怎样的天寒地冻。

        ⑯炉子烧了整个冬天。从大雪刚至,烧到春暖花开。然后它被收拾起来。待到来年冬天,雪花一飘,又被重新取出,等那炉子管子钩子铲子叮叮当当地安装起来,照样会炉火熊熊,一季暖冬。

        ⑰生命中的第三炉火,是我结婚以后。

        ⑱婚期定在冬天。老公买了新的炉具,安在小小的新房里。仍旧是铁皮炉,炉盖一圈儿一圈儿。管子锃亮,一截伸出屋外。老公劈了木头,买了齐整的煤块。然后揉一团报纸,用火柴点了,扔进炉膛里去。紧接着再放几块砍好的粗细适中的木头,便听得炉膛里“轰轰”作响,有火苗从炉口窜出来。但是不急,先盖上炉盖,再添几块木头,让那火势够大够硬。然后,才将不大不小均匀的煤块填进炉膛里去。很快,煤块便引燃了。火势不张扬,没有声息,但散发的,却是恒久的温度。

        ⑲我坐在炉子旁,抱一本书,围炉夜读。《池莉文集》让我翻烂了,但还在看。《乱世佳人》有两块砖头那么厚,我将它放在膝盖上,闷着头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炉火弱了的时候,我便挑起炉盖,往里面加煤。也顺便活动一下,僵直了的脖颈。

        ⑳我就在这样的温馨与静谧里一直读,读到我也情不自禁拿起笔来,抒写这些有温度的生活。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47期)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⑤段中“端详”“选位置”“和泥”“搬砖”等词语,塑造了老师心灵手巧的形象。 B . 选文中“呼呼作响”“轰轰作响”“炉火熊熊”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炉火的声和形。 C . 作者写初中和高中都再没有任何取暖经历,是为了与小学三年级时的记忆形成对比。 D . 第⑱段语言生动,多用短句,其中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尤其细腻,画面感十足。
    2. (2) 根据提示,把表格填写完整。

      三次炉火

      事件

      记忆中的第一炉火

      生命中的第二炉火

      大家一起安装火炉、围炉谈心。

      生命中的第三炉火

    3. (3) 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①“用泥抹成的炉壁,暖得非常妥帖”句子中划线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②“炉火将我们的脸烤得通红,炉上的水壶‘嗞嗞嗞嗞’冒着热气”句子中,划线部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4. (4)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5) 第⑳段“这些有温度的生活”的“温度”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7.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好,“甜甜圈”!你好,黑洞!

    罗筱晓

        ①4月10日,包括中国上海在内的全球多地同时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

        ②被拍到的黑洞是位于室女座超巨椭圆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虽然有一堆气势磅礴的名号,但这个黑洞在照片中呈现出的,却是类似一种名为甜甜圈的甜品的样子。

        ③这个甜甜圈,证明了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我想,若是爱因斯坦地下有知,会不会对着这张照片做出他经典的吐舌头的表情。说不定还要嘟囔一句:我就知道!

        ④拍到黑洞,在物理学界自然是一件盛事,亲身参与了该项目的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用“终于见到你”形容自己第一次看到照片时的心情。但有趣的是,许多像我这样只知道黑洞是个质量极大的天体的围观群众,也都为之感到莫名的兴奋。这大概是作为人的一种原始的好奇心使然。毕竟,连写出无数晦涩著作的康德也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

        ⑤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地球了解越来越多,对地球之外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我还清楚记得当年一口气看完BBC的《太阳系的奇迹》和《宇宙的奇迹》两部纪录片后,那种近乎窒息的心情。时间与空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地球最终的命运究竟会如何?

        ⑥我们中有一部分人被这样的疑问驱使着,成为了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后来他们联合起来找到了“看见”黑洞的办法。

        ⑦这次给黑洞拍照的虚拟望远镜,利用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有来自多国的3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学家参与。在日常的新闻里见多了人类因政治意见、经济利益、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各种冲突和矛盾,突然看到如此跨国界、跨种族的合作,竟然有些不习惯。在完美的公式、精确到小数点后数位的数据以及真实的影像面前,人们可以放下偏见、敌意,完成一次次堪称国际合作典范的案例。我也会猜测,这些每天都在与光年打交道的人,是不是普遍都有更豁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很清楚,人之所以为人确实是奇迹,是因为几亿光年、几十亿光年外恒星的毁灭给地球带来了人体内必须的化学元素。他们也很清楚,在宇宙138亿光年的历史中,地球、太阳系乃至银河系是连须臾都算不上的存在。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值得去争抢或仇视的呢?

        ⑧一段时间里,黑洞的照片将会很有热度。不过,一位接受采访的科学家很诚实地表示“看到黑洞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沈志强也说了,这张照片只能反映2017年的观测,黑洞不会一成不变,看到它只不过是人类探索它的第一步,而且他本人更想看到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是什么样子。可以想见,热度一消退,这些科学家又要继续回到他们热衷的实验室里,日夜盯着模糊的影像和枯燥的数据。

        ⑨世间伟大之事大多如此,可能经几代人、近百年的努力,也只往前推进了一点点。这话听起来未免让人有些沮丧。这时候,不妨再去看看那张新鲜出炉的照片,认真做好手头的事,说不定某一天黑洞就会向你露出甜甜圈般甜蜜的真容。

        ⑩这些,大概就是科学的可爱之处吧。

    (摘编自2019年4月12日《工人日报》)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虽然爱因斯坦一百多年前预言了黑洞,但迄今为止这次是人类首次发现黑洞。 B . 因为人类对地球之外的疑惑越来越多,驱使其中一部分人找到了看见“黑洞”的办法。 C . 因为宇宙中某些恒星的毁灭给地球带来了人体内必须的化学元素,因此出现了人。 D . 世间伟大的事情的推进都是很缓慢的,但作者坚信终有一天或许能发现黑洞的真容。
    2. (2) 阅读全文,请简要说明照片上类似甜甜圈的“黑洞”的相关情况。
    3. (3) 科学的可爱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七、综合性学习
  • 8.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农人形象

    材料二:

        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不同,“新农人”徐庆的火龙果基地中60%的产品是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的,20%供消费者进行果园采摘,20%用于加工成火龙果果酒。“电商平台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市场,体验式的果园采摘伴随着越来越火的乡村游也逐渐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徐庆介绍,“多渠道的销售模式为我们将来扩大种植规模奠定了基础,发展加工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走出了打造品牌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家鼎潘俊强《新农人,的确能》)

    材料三:

        新农人大多出身于农村,在城市中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他们选择回乡创业,专注于某项农产品,被称为新农人。区别于祖辈的农民,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整合资源,把农产品重新包装,贴上品牌,放到网上,有可能就把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更为重要的是,新农人用新的思维,把农村中的土地、剩余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用不一样的方式连接、盘活。这与以往任何一场改革都不一样,与其说这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在折腾,不如说是新一场围绕农村问题的改革试验。

    (摘编自章正《新农人是农村中最活跃的经济力量》)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的锄头和麦穗表示图中人物的职业身份是农民。 B . 徐庆的火龙果产品大部分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出去的。 C . 新农人一般都是从城里回乡创业的单一农产品经营者。 D . 农产品经过重新包装和贴牌,能在网上卖出更好价钱。
    2. (2) 阅读材料一,新农人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图中要素概括。
    3. (3)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农人的生产经营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八、名著阅读
  • 9. (2019九下·泉州模拟) 判断正误。
    1. (1) 林冲怒杀王伦,晁盖便推举林冲做山寨之主,林冲推辞,反推举晁盖作山寨之主。吴用坐了第二位,林冲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水浒》)
    2. (2) 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不久后到曹家拉包月,因为阮明告密,曹先生被迫离家避难,祥子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骆驼祥子》)
    3. (3)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怒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到天庭后封悟空为“弼马温”。(《西游记》)
  • 10.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知道房间里有一个陌生人,他既不属于盖茨黑德府,又与里德太太没有任何关系,我感到说不出的宽慰和安心,深信自己得到了保护……我认识他,他是药剂师劳埃德先生。……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简·爱》第三章)

    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什么建议?

九、命题作文
  • 11.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添彩”是增添光彩的意思。学子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是为家族添彩;慈善家一次一次的善举是为和谐社会添彩;屠呦呦、莫言荣获诺贝尔奖是为祖国添彩……他们不仅为自己的人生添彩,也为家族、社会、祖国添彩。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为                       添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确定立意;③符合文体;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