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氢气具有可燃性 | 冶炼金属 |
B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
C | 干冰升华时吸热 | 作制冷剂 |
D | 熟石灰的水溶液显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证明某固体是碳酸盐 |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
B | 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 将等体积的黄沙和黄豆混合在一起 |
C |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D |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①湖泊中的水是(选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化合物”);制成自来水时加入氯气的目的是。氯气与水反应能生成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如图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若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为5mL,则玻璃管a中产生的气体约mL,常温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的密度分别为ρ1、ρ2 , 则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列出ρ1、ρ2的关系式)。
③如图2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填字母)。
A实验中,水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
C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防止熔融物炸裂瓶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
①关闭弹簧夹K,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单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将带火星的细碳棒伸入集气管,细碳棒复燃,原因是。
A.氧气的浓度增大
B.碳棒的表面积增大
C.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了细碳棒的着火点
③将装有红磷的燃烧匙迅速放进集气管,塞紧橡皮塞,打开弹簧夹K,继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
①实验中先滴入稀硫酸,后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
②实验中能说明H2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③本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查阅资料: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HCO3;NaHCO3与HCl反应,与CO2不反应。
①写出装置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
②反应中装置B内没有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③为证明CO2确实能与石灰水反应,在A、B装置之间增加C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填“a”b”);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填选项序号)。
Ⅰ.浓硫酸;Ⅱ.NaOH溶液;Ⅲ.饱和Na2CO3溶液;Ⅳ.饱和NaHCO3溶液
④改进实验装置后,装置B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了,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⑤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固体质量减少12.5g,则生成二氧化碳气体mol(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
①t1℃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选填“>”、“<”或“=”)。
②t2℃时,甲溶液从状态Q变成状态P,可采用的方法(填写一种即可)。
③甲、乙、丙各50g分别加入到三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将此时所得的乙溶液降温,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一定能配得质量分数相等的两种溶液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处于Q点状态的丙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0g
D.t2℃时,向处于P点状态的乙物质溶液中加水可变成Q状态
①步骤①中,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步骤Ⅱ中,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
③步骤Ⅲ中,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加入过量的、过滤、、干燥。
④在生产流程中,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步骤(选填“Ⅰ”、“Ⅱ”或“Ⅲ”)
①白色固体中不含有CuSO4的依据是。
②根据C、D现象,推出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
③烧杯B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理由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设计实验探究B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成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测溶液的pH
Ⅱ.取样,滴入足量Na2SO4溶液
Ⅲ.另取样,滴入足量Ba(NO3)2溶液
Ⅳ.待步骤Ⅲ充分反应后,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
以上实验步骤没必要做的是。
结论:这包白色固体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