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 | 瓶口出现白烟 |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
B |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 溶液变成红色 | 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
C |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活性炭 | 异味消失 | 活性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D |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CuO粉末 | 产生大量气泡 | Cu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无机材料
①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反映出黄金的化学性质。
②“愚人金”(铜与锌的合金)的外观与黄金非常相似。下列可用于区分“愚人金”和黄金的试剂有。
a.稀盐酸 b.食盐水 c.硝酸银溶液
③黄金可溶解于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液)。已知王水中氮、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则王水中HNO3和HCl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
②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③t2℃时,将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蒸发掉60 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a.过滤
b.蒸发
c.洗气
d.溶解
a. NaCl、Na2CO3
b. NaCl、CaCl2、HCl
c. NaCl、CaCl2
d. NaCl、CaCl2、Na2CO3
①铁丝燃烧,b为水,其作用是。
②硫粉燃烧,b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③蜡烛燃烧,b为,可以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
氯化铜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 + 2AgNO3 = 2AgCl↓ + Cu(NO3)2
(猜想与假设)①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有关;
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
(实验1)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显色,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与铜离子有关。
小组的操作: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则猜想②成立。
(实验3)
步骤Ⅰ. 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5.0 g置于小烧杯中;
步骤Ⅱ. 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室温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入水的体积/mL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溶液颜色 |
深绿 |
墨绿 |
墨绿 |
蓝绿 |
绿色 |
深蓝 |
蓝色 |
蓝色 |
浅蓝 |
淡蓝 |
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4)
化学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研究温度对溶液颜色的影响。取5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铜蓝色溶液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绘出如图(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氯化铜溶液的颜色(填“变深”、“变浅”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