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7-06-23 浏览次数:9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八下·泰兴期中)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 . 开国大典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米棉之战 D . 一化三改
  • 2. (2017八下·泰兴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3. (2017八下·泰兴期中)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西藏的和平解放
  • 4. (2017八下·泰兴期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 (2017八下·宝鸡期中)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B .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 .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6. (2017八下·泰兴期中) 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 互不干涉内政 C . 平等互利 D . 共同繁荣
  • 7. (2017八下·泰兴期中) 东南亚的一座美丽的城市,素有“爪哇的巴黎”之称,这座城市也因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此召开而闻名。它是(    )

    A . 柬埔寨金边 B . 缅甸的仰光 C .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D . 泰国的曼谷
  • 8. (2018八下·泰兴期中)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对下列哪些行业的改造(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2022八下·将乐期中)

    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10. (2021七下·大庆期中) 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土地改革完成
  • 11. (2024八下·黄陂月考)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 . 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 . 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 . 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 . 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 12. (2017八下·莱城期中)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 )

    A . 土地改革 B . 一五计划 C . 三大改造 D . 新中国的成立
  • 13. (2017八下·泰兴期中)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下列哪一项是他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    )

    A . “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14. (2023八下·赫山期末) 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 “大跃进”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 15. (2017八下·泰兴期中)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自然灾害严重 B . 苏联撤走专家 C . “文化大革命” D . 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 16. (2017八下·泰兴期中) 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 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 B . 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 . 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 . 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
  • 17. (2017八下·泰兴期中)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 .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美国乒乓队访华
  • 18. (2017八下·泰兴期中)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有三次建交高峰,其中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 . 中苏建交 B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 中美关系的改善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19. (2018八下·惠民开学考) 德国《汉诺威汇报》曾就我国70年代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发表评论: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项科技成就是指(    )

    A .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B . “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C . “神舟五号”飞船的往返成功 D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二、综合题
  • 20. (2017八下·泰兴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周恩来

    材料二:“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三:“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会议”是指什么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 (3) 材料三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喻示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 (4) 回想过去,关注当今,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1. (2017八下·泰兴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直接得出怎样的信息?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该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列举两例)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保证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4. (4) 新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你有什么启示?

  • 22. (2017八下·泰兴期中) 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展开了一段对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

    1. (1) 【历史之惑】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

      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用原文回答)?

    2. (2) 【释疑解惑】毛: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

      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

    3. (3)

      写出图一原子弹成功实验时间?图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 (4) 【论从史出】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现“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

  • 23. (2017八下·泰兴期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梦想:历史的回声仿佛还在回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材料二: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 (1) 材料一中“建国梦想”实现于何年何月何日?其标志是什么?材料二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主要是指哪些事件?(列举两个事件即可)

    2. (2)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从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

    3. (3) 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