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如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
就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比较恰当的是( )
①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天象观测为依据注重历法推算
②中国天文学服务于政事、农事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③地球中心说在当时的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④19世纪西方天文学体系独立,学者多为修士祭司。
1500年前后,欧亚大陆区域间的奢侈品贩运,被来自海洋的必需品的大规模贸易所替代。欧洲的商业城市、贸易中心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对这一转变下列排序准确的是( )
如图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幅漫画。根据所学知识,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
1940 年代 晶体管催生了改良型助听器和袖珍收音机,预示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 |
50﹣70 年代 | 第一座商业核电站诞生后的 20 年间,共有 42 座核电站提供着美国约4.5%的电力供应 |
1957、1958 年 | 1957 年苏联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次年美国发射第一枚太空卫星 |
1961、1962 年 | 1961 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行了环球飞行,次年美国派约翰•格伦进入太空轨道 |
①便捷廉价的动力推动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体系
②标志着对宏观宇宙和粒子世界认识的新突破
③二战及冷战时期的科技发明推动着社会进步
④太空领域是美苏争夺战略全局优势新制高点。
东西方地图的编绘和地图学的发展,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差异及生产生活的需求。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编着地理学着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多数的地点位置,是根据对本初子午线和平纬圈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魏晋时期,中国的制图学家裴秀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中系统地总结出“制图六体”,为分率(比例尺)、准望(方向,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这为中国后世的地图绘制奠定了科学基础。16 世纪后的欧洲天主教积极向海外拓展,出现了基督教历史上继唐、元之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三次浪潮。随后,在法国的地形图上、在中国的《大清一统舆图》上,东西方两个体系的制图要素同时出现了。
《海国图志》初刊于1842年,它一方面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是一部附有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的、五十卷本巨大篇幅的地志书,另一方面又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的旧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1845年清朝官员叶子佩绘制的《万国大地全图》“经度以京师为第一度”。1864年湖北官书局出版的《全国直省府厅州县图》,内容以康干内府舆图为蓝本,以半官半民的形式出版,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地图的传统。1886年陈兆桐绘制《万国舆图》“原照英国舆图绘译,所有经纬,仍照原图以格林威治为中线”,书中的“五大洲各国大事表”,以民主、君民共主、君主将当时全球57个“自主”国家分为三类。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的地图是1903年武昌舆地学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1906年由清朝学者周世棠、孙海环编辑《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被称为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摘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
伴随着分类和统计技术的进步,地图开始多角度地展现传统实力的各个要素。如人口地图、资源图、军备图等。如图是根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跨大西洋移民潮所做的示意图。20世纪初和20世纪的30年代移民潮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二战后出现了大规模到欧洲寻找工作的场景。到20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对外来移民关闭了大门,这种突然关门政策打断了传统的移民流动。
──[法]玛丽•弗朗索瓦• 杜兰等《全球化地图》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19 世纪末以来的移民变化做出相关分析。
实业救国论者大都十分重视对西方经济理论的介绍、探讨和运用,并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选择取舍。民国初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包括工商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政治改良与实业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也是实业救国思潮获得发展的具体反映。振兴实业逐渐成为全社会各阶级各派别的人们共同的愿望,上自政府,下至庶民,都对发展实业十分关注,实业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广泛开展各项实业活动。
──摘自朱英着《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民国初期实业救国思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17世纪末,印度的棉纺织品曾一度占据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相关贸易份额。至 19 世纪50 年代,孟买的买办商人开始了印度工厂棉纺织业的历史。在这些工厂中,由印资开办或控制的占绝大多数。在英国的世界市场贸易霸权和枪炮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的保护下,印棉得以大量出口中国。但孟买的工厂主们同时也要把价钱压到最低以抵御来自曼彻斯特的压力,才能得以保存它的一席之地。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印度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