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

更新时间:2019-09-15 浏览次数:3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8八上·惠山月考) 下列数据和结论符合实际的是(   )
    A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B . 通常情况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m/s C . 人感觉到温水的温度大约为40℃ D .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是35℃
  • 2.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四季分明的江阴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薄雾缥缈 C . 秋天,露水晶莹 D . 冬天,霜打枝头
  • 3. (2018八上·惠山月考)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 .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
  • 4. (2022九上·济南期中) 追踪考查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5.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日环食 B . 倒影 C . 手指变“大” D . 手影
  • 6.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 . 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 . 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 . 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 . 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 7. (2018八上·惠山月考) 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乙中,说明远视眼的患者需要佩戴凹透镜 C .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8. (2018八上·惠山月考)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照镜子时,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虚像越大 B .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鉴别其真伪的 C . 光与镜面成30°角射入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为30° D . 在有些街头的拐弯处安装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
  • 9. (2018八上·惠山月考) 下列关于生活实际应用的描述中,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拍照时,来自物体的光能够在底片上成像,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 B . 透过凸透镜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说明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 C . 通过放大镜观赏邮票起到放大的作用,说明凸透镜能成正立的虚像 D . 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 10. (2018八上·惠山月考)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正立、缩小的虚像
  • 11. (2023八上·凉州月考) 在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我市城区一角时,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 . 大于100mm B . 大于50mm小于100mm C . 小于50mm D . 等于50mm
  • 12.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
    A .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 照相时,被照着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内 C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 . 阳关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 13. (2018八上·兴化月考)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14. (2018八上·惠山月考)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 透镜成的是虚像 C . 透镜的焦距小于 10cm D . 透镜的焦距等于 20cm
  • 15. (2021·包河模拟)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 .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 .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二、填空题
  • 16. (2024八上·西宁期末)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的时间是min。

  • 17. (2020八上·宜昌期末)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 18. (2018八上·惠山月考) 舞蹈“千手观音”是我国佛教文艺形式的精品,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 (1) 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的缘故。
    2. (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佛光是舞蹈者手上的饰品发出的,饰品(填“是”或“不是”)光源。
    3. (3) 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是不同的。
    4. (4) 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干冰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 19. (2024·定远模拟)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20. (2018八上·惠山月考) 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 (1) 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填“上午”“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 (2) 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进入了水中。
  • 21. (2018八上·惠山月考) 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光按(选填“相同”或“不同”)强度混合而成的。在没有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演员裙子的颜色是色。
  • 22. (2022八上·福田期末) 下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方向观察(填“A”、“B”或“C”)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 23. (2018八上·惠山月考) 用激光测距仪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现测得激光从地球射到月球表面再反射回地球共需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m。激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24.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其中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界面边是玻璃。

  • 25. (2023八上·大埔期末) 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

  • 26.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夜幕降临,岐江两岸华灯初放,火树银花, 岐江两岸1000盏造型各异的路灯,勾勒两条蜿蜒流淌的光带,灯光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岸边,旖旎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 乘客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1. (1)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游船上用同一照相机对着前面的大楼摄影,其中大楼离相机较近的是图,为了使相片更清晰些,此时镜头应该(“往前伸”或“往后缩”).
    2. (2) 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三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A、B、C相机,对着同一个亭子各拍的照片如图甲、乙、丙所示.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照相机二倍焦距;照片甲是用拍摄的.

三、实验题
  • 27.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 (1) 你认为小华的推断(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 (2) 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 28. (2020·广西模拟)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 (1) 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选填“A” 或“B”)套装置.
    2. (2) 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填“相同”或“不同”)。图(选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即可).
    3. (3) 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
  • 29.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 M 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 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 翻折。

    1. (1) 使用可绕 ON 转动的硬纸板的目的是
    2. (2) 如图,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 AO 射到镜面上 O点,纸板 F 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 OB,接着将纸板 F 绕 ON 向后翻折,则纸板 F 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 ON 在内。
    3. (3)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需要多次改变
    4. (4) 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 30.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如图,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 (1) 在甲实验中,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玻璃板(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 (2) 在甲图实验中,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 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 . 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 . 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 . 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3. (3) 在乙实验中,图中光屏上成有清晰地像,像和蜡烛相比是(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 31.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 (1)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
      A . 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B . 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C . 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D . 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2. (2) 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由上表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第3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可得到的像(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凸透镜向移动。

    3. (3) 如图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某同学在凸透镜前再放了一个凹透镜,此时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侧移动(选填“左”或“右”)。
    4. (4) 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选填“是”或“不是”)完整的,光屏上能否出现小飞虫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或“无法确定”)
  • 32.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 (1) 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cm.
    2. (2) 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 (4) 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四、作图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