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雪要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乙)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丙)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
在与外国友人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可谓千奇百怪。接待我们的旅行社导游威斯娜告诉我,在她眼中,①。她去中国旅游时,有团友被烫伤,导游拿来了中国的烫伤膏,涂上后很快愈合——她眼睛瞪得大大的向我描述那膏药的神奇功效。在突尼斯集市练摊的小商人,见到我们会先说日语,我们摇摇头说:“不,我们来自中国。”然后,那小伙子摆出了李小龙的招牌造型,口中配合着发出恶狠狠的声音。在他眼中,②。爱尔兰,比尔城堡的第12代伯爵告诉我们,③。他和妻子曾三次前往中国云南,带回各种奇花异草,种植在他们的城堡之中。如今,他们的城堡花园中有一大片区域专门叫做“云南省”。
今日,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发表的《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被改了!》一文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譬如“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粳(jīng)米”变成了“粳(gěng)米”,“荨(qián)麻疹”变成了“荨(xún)麻疹”,“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等,而据这些发布消息的媒体解释,之所以更改,竟是因为“读错的人较多”。
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的网友支持,认为改通俗读法是好事,与时俱进。也有的表示反对,认为失去了韵味。你的看法呢?
材料一: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
材料二:
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材料三:下图:
(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四:
付费主要是针对内容的付费,内容付费大致可分为知识付费及娱乐付费。其中,知识付费是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出版行业的重构,娱乐付费则受益于直播技术正加速升级。知识付费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传统出版业的产业化升级,利用互联网对整个出版业,包括用户关系,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重构,形成新的知识传播体系。娱乐付费则是基于情感产生的付费行为,以娱乐、社交为主要诉求,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娱乐交互性更强的直播方向聚焦。
知识付费的核心是被驱动,消除焦虑,具有逆人性特点,因此长期用户吸引力较差,复购率不高,与娱乐付费相比,知识付费是一种学习,是被驱动的过程,常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因此知识付费是逆人性的,较为被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用户焦虑蔓延,知识付费的盈利模式是最大程度地变现用户的焦虑。且知识付费的互动性较差,缺乏社交属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付费平台对用户的长期吸引力,此外,知识付费的复购率较低,主要源于一方面一部分用户购买知识产品只是为了解决短期需求,因此短期内不会进行二次付费,另一方面冲动消费的用户在后期发现知识产品难以消化后,二次付费意愿将降低。
与娱乐付费相比,知识付费在内容多样性上偏同质化,相较于娱乐付费产品,知识付费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以效果为导向,且知识在垂直领域的变现并不都具备商业价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付费的多样性。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付费最先在娱乐领域实现变现,其次再是向上延伸至知识消费领域。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类需求是阶梯式的,由低到高接层次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当较为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求。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套用于付费行业,仅有当消费者的娱乐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向更高层级的知识消费需求或是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需求迈进,因此,付费作为一种变现方式,最先在娱乐领域实现,其次再是向上延伸至知识消费领域。
(摘编自《2017年我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屋头青瓦是谁家
潘新日
①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③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昤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④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⑤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摒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⑥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⑦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
⑧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
⑨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的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角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⑩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⑪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⑫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 , 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的《留侯论》)
匹 夫 见 辱 拔 剑 而 起 挺 身 而 斗 此 不 足 为 勇 也 天 下 有 大 勇 者 卒 然 临 之 而 不 惊 无 故 加 之 而 不 怒
①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②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③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热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轨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是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杨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二倍速”。所谓“二倍速”,就是在观看视频时将播放速度调快至原来的2倍,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很快,什么“二倍速吃饭”“二倍速读书”等说法纷纷冒出来。这个现象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表示“二倍速更适应快节奏生活”;有网友感叹“当代年轻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什么都要开二倍速?”;也有网友表示,“二倍速”会形成坏习惯。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