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岳麓版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8课 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二第5单元第18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更新时间:2016-01-26 浏览次数:4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2. 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


    A . “因民之利而利之” B . “兼相爱,交相利” C .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D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3. 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其中首推来自本土的儒家民本思想。下列言论属于孔子的是


    A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 4. 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很大区别,造成区别的根源是(     )


    A . 经济基础不同 B . 政治制度相异 C . 阶级利益有别 D . 地域环境差异
  • 5.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 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 . 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 . 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 . 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 6.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   )

    A .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 .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C .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 .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7. 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    )

    A .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 . 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C . 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 D . 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
  • 8. 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    )

    A .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B .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C .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D .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9.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 . 教育思想 B . 农本思想 C . 民本思想 D . 重农抑商
  • 10.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1.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里“民生在勤,勤而不溃”;《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里“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更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材料中所说的“民生”已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 B . 这里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只能是以民众勤劳营生为基本要求 C . 材料中“民生”与后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本质相同 D . 孙中山的“民生”上升到政治革命的范畴,与材料中民生本质不同
  • 12.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 .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13.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 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


    A . 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 . 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 . “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D . 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
  • 14. 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


    A . 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 . 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 . 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D .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 15. 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A . 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B . 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 . 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D . 有违儒家民本思想
  • 16. 赵轶峰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①民本和保留君主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

    ②开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③君臣平等有“新见”

    ④作者对黄宗羲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7. “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 18. 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  )


    A . 保留君主制 B . 君臣分治 C . 以民为本 D . 民贵君轻
  • 19. 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


    A . 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 . 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 .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 . 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 20. 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
    A . 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 . 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 . 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 . 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指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思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

    (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22. 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或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


    3. (3) 材料三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黄宗羲思想?请用这一方法评价卢梭的民主思想。


  • 23.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 (2)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

  • 24.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官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公共机关)。……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而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形成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并带来国破家亡的明清之交,它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探讨中国君主政治制度改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中国大地已经萌生一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与此适应,黄宗羲提出的与当时社会经济中出现的封建异动因素相适应的政治观点,是令人瞩目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客观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生活愿望。

    ——摘编自谢贵安《<明夷待访录>“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出现的时代特征。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三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四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五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1.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该理念的内容。这一理念有何现实意义?

    2. (2) 上述理念在明清时期被进步思想家继承并发展,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并作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