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现象的认识 | B.对安全的认识 | C.对原理的认识 | D.对科学家贡献的认识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 | 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 道尔顿﹣﹣原子论的创立 |
选项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二氧化碳与氮气 |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
B | 棉线与羊毛线 |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
C | 氯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D | 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 | 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
选项 | 物质 | 含物质 | 除去物质的方法 |
A | CO气体 | CO2气体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
B | NaCl溶液 | Na2CO3溶液 | 加入适量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 |
C | CaCO3粉末 | CaO粉末 | 高温煅烧 |
D | ZnSO4溶液 | CuSO4溶液 |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
甲的质量/g | 乙的质量/g | 丙的质量/g | 丁的质量/g | |
反应前 | 64 | 10 | 1 | 16 |
t时刻 | 32 | a | b | c |
反应后 | 0 | 42 | d | 48 |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BaCl2溶液显中性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初步结论)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交流讨论)
同学们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存在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存在氢氧化钠
猜想二:不存在氢氧化钠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
|
猜想一正确 |
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实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