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宏远中学七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17-07-07 浏览次数:7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

    A . 南北商船云集洛阳 B . 少数民族聚居长安 C . 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 . 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 2. (2017七下·合肥期中) 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国家陷入危机
  • 3. 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    )

    A . 唐太宗 B . 唐玄宗 C . 隋文帝 D . 隋炀帝
  • 4.

    从下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

     

    A . 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 .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 .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 . 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 5.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②大明宫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③家中摆着唐三彩 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2016七下·农安期中) “诗圣”指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李春 D . 白居易
  • 7. 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

    A . 成都 B . 兰州 C . 西宁 D . 拉萨
  • 8. “黄袍加身”的典故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

    A . 隋文帝 B . 唐玄宗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 9. 澶渊之盟是哪两者之间的盟约(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金 D . 南宋与西夏
  • 10. 课外活动小组将举办“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人物是(    )

    A . 孙武 B . 卫青 C . 岳飞 D . 韩信
  • 11.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辽 D . 南宋与金
  • 12. 下列宋朝时期的古代地名与现代地名搭配中,错误的是(    )

    A . 东京--开封 B . 临安--南京 C . 兴庆--银川 D . 中都--北京
  • 13.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 B .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C . 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 D . 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14.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 河北曲阳 B . 福建泉州 C . 江西景德镇 D . 河南开封
  • 15. (2017七下·揭西期中) 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

    A . 春节 B . 元宵节 C . 中秋节 D . 冬至
  • 16. 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    )

    A . 契丹 B . 党项 C . 女真 D . 汉族
  • 17.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元朝 D . 宋朝
  • 18. 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 . 出现在宋朝时期 C . 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 . 散布于广大农村
  • 19. 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

    A .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 . 汉朝的五铢钱 C . 北宋的“交子” D . 南宋的会子
  • 20. 下列哪一部绘画作品,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美景?(    )

    A . 《游春图》 B . 《送子天王图》 C . 《墨葡萄图》 D . 《清明上河图》
  • 21. 南宋时期,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 . 市舶司 B . 澎湖巡检司 C . 宣政院 D . 广州十三行
  • 22. 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

    A .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 .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 . 建立元朝 D .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 2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范仲淹 D . 黄宗羲
  • 24. 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

    A . 地方行政机构 B .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 . 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D . 咨询机构
  • 25. (2016七下·靖江期末)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26. 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宋朝
  • 27. (2016七下·泰兴期末)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8. 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

    A . 李清照 B . 陆游 C . 辛弃疾 D . 苏轼
  • 29. 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 . 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 .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 . 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二、<b >综合题</b>
  • 30.

    看图,回答问题

    1. (1) 图1,图2都是唐朝时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是谁?

    2. (2) 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3. (3) 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31.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5班计划以“大唐盛世”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 【制度创新篇】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2. (2) 【和谐盛世篇】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3. (3) 【民族关系篇】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4. (4) 【艺术篇】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

    5. (5) 【启示篇】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 32.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时代。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 (1)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2. (2) 请你说说早在南宋时政府就采取什么政策招来“四海之宝”?政府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当时主要港口城市有哪些?(写出两个)

    3. (3) 如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宋代发明的科技成就,请你推荐两件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发明。

    4. (4) 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宋代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人口(万户)

    西汉

    247

    998

    唐代

    392

    515

    北宋

    1122

    662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 (1) 观察材料一图表,提取西汉至唐朝时期人口方面的历史信息。

    2. (2) 唐朝时,我国商业繁荣,大城市数量多,其中哪一个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此城市在布局方面有何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请简单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

    4. (4) 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