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打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材料一 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政策声明,宣布最迟在1948年6月前把政权转让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蒙巴顿被选派来印度办理交接事务。来到印度后,他的主要助手伊斯梅回忆说: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炸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外,在我们眼前别无选择的余地。
材料二 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2.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世界近现代史》有关资料
材料三
材料一 两伊战争的起因错综复杂,既有长期的领土争端、宗教派系对立,又有民族纠纷和领导者个人恩怨掺杂其中。领土问题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二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1975年3月,两国领导人就边界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当时处境困难的伊拉克同意按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划定两国河界。伊朗也答应归还扎因高斯等4个地区约300平方千米的原属伊拉克的领土,并承诺不再支持伊拉克库尔德族的反政府武装斗争。事后,伊朗迟迟不交割土地。伊拉克认为《阿尔及尔协议》是“奇耻大辱”,多次要求重划边界,均遭伊朗拒绝。另一问题是1971年伊朗占领了波斯湾入口处的阿布穆沙、大通布和小通布3个小岛,并使之成为可以控制波斯湾出入航道的军事基地。伊朗的行为遭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激烈反对。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伊朗宗教领袖什叶派的霍梅尼曾经流亡到伊拉克(伊拉克是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对伊拉克的什叶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时伊拉克政府十分气恼,下令将伊境内四万名什叶派驱逐出境。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在伊朗取得成功,伊朗从此成为海湾地区唯一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这对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为此,伊拉克政府清洗和镇压了上万名“反政府分子”。1980年9月22日,战争爆发。在战争中,伊拉克在美国的帮助下一度取得了一些优势,但战争的实质却是美国借两国的力量进行的一场较量,结果是平局。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伊拉克代表的是多数逊尼派的利益。
——引自《两伊战争》
材料一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公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隔2 000千米,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和河水争端问题。
材料二 印巴分治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