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9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一落,这世界便完全安了。都市人以昼为夜,以夜为昼。在农村里,虽然男耕女织,自自足的岁月早已破产,日入而息的流风遗韵,却至今犹存。

        小楼夜静,灯火青 , 一卷在手,心醉神怡,固然是一种极大的享受。熄了灯,无忧枕上,黑甜乡里,好梦不惊,更是最好的息。

        但在更深夜 , 万籁无声的时候,却常有断续的歌声,夹在小舟的乃声中,送到了枕畔,破碎了无边的恬静。

        歌声如飘风,如一缕________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的________,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了。咿呀的桨声,着激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的________,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歌声是轻快飘忽的,但听起来却觉得苍凉。因为歌声是夜行的舟子,在长夜迢的旅途中,为破除寂而歌。这是最动人心、耐人寻味的人间天

        听了枕畔歌声,我常常想披衣而起,打开窗户,祝福他一路平安!

    1.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bì)      青(yíng)      自(jǐ)自足 B . (ǎi)乃      (jiāng)息     清晰可(biàn) C . (jiā)       夜(1án)       长夜(tiáo)迢 D . (cén)寂     天(lài)       动人心(xuán)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渺茫    激越    模糊 B . 摇曳    清越    含糊 C . 渺茫    激越    含糊 D . 摇曳    清越    模糊
  • 2.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佳沛爱心团队提倡以分享之心做公益,通过各种活动筹得的爱心物资,随着团队进入大山,将爱心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 B . 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位血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 C . 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D . 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具有减肥、排毒、保健、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实在。
  • 3.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老头》

    法国小说

    巴尔扎克

    现实主义

    《人间喜剧》

    B

    《逍遥游》

    先秦散文

    庄周

    道家学派

    创始人

    鲲鹏

    C

    《归去来兮辞》

    辞:一般押韵古代文体

    王羲之

    归隐田园

    死生亦大矣

    D

    《马嵬》

    七言古体诗

    李商隐

    借古讽今

    在天愿作比翼鸟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现代文阅读
  • 4.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唐朝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所谓“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唐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后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对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申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了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另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由于朝廷需要,致仕官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重新任命他为侍中。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 , 所在地支付。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员待遇提高,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出席朝廷的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重视的规制。

        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的一环。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摘编自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②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朝的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 .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致仕。 C . 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臣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 . 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 . 由于朝廷需要,唐朝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 . 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 . 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唐朝官吏的物质待遇以俸禄为主,致仕官员享受半禄。有时朝廷也会提高致仕官员的待遇,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 B . 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于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 . 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 . 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地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 5.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捕蟹者说

    王充闾

        望着阶前悦目的黄花,我想起那句“对菊持螯”的古话,蓦然触动了乡思。

        西晋文学家张翰,因见秋风起而兴“莼鲈之思”,想起了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遂命驾东归。鲈鱼脍,常见于古代诗文,名气很大,该是上好的佳肴,但菰菜却没有什么味道,莼羹也未见得怎样的鲜美。我想,无论如何它们也比不上我的故乡那肉嫩膏肥、风味绝佳的蟹鲜。

        河蟹咸水里生,淡水里长,一生两度回游于河海之间。我的家乡地近海口,处于九河下梢,向来是河蟹生长的理想地带。那里流传着许多关于蟹的传说,有个红罗女的故事,凄楚动人。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河口有一个蟹王。背壳赛过大笸箩,螯上夹钳像农户用的木杈,目光灼灼如炬。每当星月不明的暗夜,便耀武扬威地出来伤人,成了乡间一害。这年秋天,村头来了一个身披红罗、手持双剑的卖艺女郎,说是能降魔伏怪。于是,便和蟹王斗起法来,鏖战了三天三夜,女郎终因体力不支,被蟹王吞掉,但事情并没有完结。此后,连续数日,大雾弥天。天晴后,人们发现蟹王死在岸边,从此,妖怪就平息了。

        这当然是神话传说,但据群众讲,至今螃蟹还很怕大雾,却是事实。老辈人口耳相传,道光年间中秋节过后,一个浓雾弥漫的晚上,突然,河里“刷刷刷”响声一片,螃蟹成群结队急急下海,顿时河面上黑鸦鸦一片铺开,有的小渔船都被撞翻了。

        螃蟹雅号“无肠公子”,又称“铁甲将军”,千百年来,一直活跃在诗人词客的笔下。有对它进行嘲骂的(当然是借物讽人):“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有些诗感喟身世,寄慨遥深:“怒目横行与虎争,寒沙奔火祸胎成。虽为天上三辰次,未免人间五鼎烹。”“勃窣蹒跚烝涉波,黄泥出没尚横戈。也知觳觫元无罪,奈此樽前风味何!”有人把黄庭坚这两首诗比作《史记·项羽本纪》,实属过誉;但指出诗人意在咏叹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也似有些道理。

        还有些诗借题发挥,咏怀抒愤。吾乡近代诗人于天墀,出于对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高俅式的恶棍的痛恨,乘着酒兴,写下了一首《捕蟹》七绝:“爬沙里处费工程,隔岸遥闻下簖声。毕竟世间无辣手,江湖多少尚横行!”人们从不同角度咏蟹寄怀,见仁见智,独具慧眼。

        但是,“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对于蟹味的鲜美,古往今来,认识却是一致的。在现代国内外市场上,河蟹与海参、鲍鱼平起平坐,被誉为“水产三珍”。其实,早在一千年前,人们就很抬举它的位置。东晋时期的毕茂世,经常左手持螯,右手把酒,说是“真堪乐此一生”。

        后世还有个叫冯梦桢的,敬事紫柏大师,潜心奉佛。一天,两人同赴筵席。冯因贪食蟹鲜,痛遭师尊的棒喝,但终竟不改其馋。据他在日记中记载,“午后复病,盖疟也。不知而啖鱼蟹,益为病魔之助矣。”即此,亦足证蟹味之鲜美。大诗人李白是很喜欢吃蟹的,他写过“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的诗句。在曹雪芹笔下,连那个温文尔雅的苏州姑娘林黛玉,也还啧啧称赞“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哩!

        不过,就我体察,蟹味美则美矣,但随着情况的不同,人们的感觉也时有差异。四十年来,我吃过无数次家乡的河蟹,而感到风味最美的是童年时节在草原上野餐那一次。

        那年秋天,我随父亲去草场割柴。河清云淡,草野苍茫,望去有江天寥廓之感。休息时,父亲领我去沙河岸边掏洞蟹。原以为洞中捉蟹,手到擒来,谁知这绝非易事。我刚把手探进去,就被双钳夹住,越躁动夹得越紧,疼得我叫了起来,父亲告诫我:悄悄地挺着,别动。果然,慢慢地蟹钳松开了,但食指已被夹破。

        父亲过来从洞中把螃蟹捉出,并作了示范。用拇指和中指紧紧掐住蟹壳后部,这样,双螯就无所施其伎了。还教我把捉来的大蟹一个个用黄泥糊住,架在干柴上猛烧,然后摔掉泥壳,就露出一只只青里透红的肥螯,吃起来鲜美极了。

        后来,学到了多种多样的捕蟹办法:编插苇帘,设“迷魂阵”,诱蟹就范:拦河挂索,迫蟹上岸;在秋粮黄熟的田埂,提灯照捕:驾一叶扁舟,设饵垂钓……无论哪种办法,都比掏洞捕捉轻巧得多。但说来奇怪,吃起来,味道却总是略逊一筹。

        我想,未必草原上的螃蟹风味独佳,恐怕还是主观上的感觉在起作用——得之易者其味淡,得之难者其味鲜。王安石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把这番道理推演一下,是不是也可以说:甘食美味往往出现在艰辛劳动之后啊。

    1. (1) 此文从哪些方面,写出蟹具有什么特点?
    2. (2) 本文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 (3) 本文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又感悟了什么人生哲理?
    4.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开头,写“悦目的黄花”与“对菊持蟹”,画面温馨,其乐融融,反衬思乡之苦。 B . 引用神话传说,讲述红罗女降妖除魔,为保一方平安英勇献身的故事,既介绍蟹在雾天聚集的习性,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C . 本文引用文人墨客的以蟹为意象的诗句,表达出对它的爱憎;见仁见智,明眼慧心,蟹的功过随其论说。 D . 作者由叙述蟹的文化历史内涵,转而写蟹的味道鲜美,又是引用历史上、小说中的人物吃蟹的故事作为佐证。 E . 作者进而由吃蟹转而写捕蟹,叙写在草原捕蟹伤到手指的故事,感悟出人生哲理,实践最重要,要在做中学。
三、文言文阅读
  • 6.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我:家居相近,又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 , 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至此?富贵不足怪,吾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 , 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昌言从旁取枣栗我     啖:吃 B . 未成而               废:停止 C . 京师                 游:游学 D . 大旆                 建:树立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亲戚故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 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臣韩王送沛公 C . 安知至此?                        则或咎欲出者 D . 昌言独有感也                    月出东山之上
    3. (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C . 折冲:击退敌人,战胜敌人。折冲口舌之间,指在外交场合中,以言辞抗敌,御侮,取得胜利。 D . 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4. (4)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B .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C .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D .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声有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 .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 . 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 . 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②建大旆,从骑数百。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四、诗歌鉴赏
  • 7.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唐)岑参

    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

    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江上阻风

    (清)宋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②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被诬陷下狱三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B . 岑参的《江上阻风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 C . 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 D .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
    2. (2)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 (3) 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五、情景默写
  • 8.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指出长久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句子是“”。
    2. (2) 《登岳阳楼》只用十个字“吴楚东南坼,”,就写出洞庭湖水势浩瀚。
    3. (3) “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给人类对山川的开发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4. (4)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烟光凝而暮山紫”,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描绘出来。
    5. (5)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身世,激发了白居易自我悲伤的情怀,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六、语言表达
  • 9.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发条微博,致敬青春。

        青春,是一场场考试,是宽大的校服,是同桌的你和上铺的兄弟;更是青春追梦,成长担当,哪怕万人阻挡,也不曾投降的勇气和力量。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它属于年轻人,更属于奋斗者。每一个为梦想拼尽全力的人,都有着青春的光芒。今天,五四青年节,追梦吧,青春!

        青春,是;更是。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五四青年节,追梦吧,青春!

  • 10.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李明要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以下是他准备的自我介绍内容。其中有四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你们好!我叫李明,来自××中学。能有机会参加贵校组织的面试,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均有建树。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强乐观,不怕困难,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我高考的最大理想就是考取贵校,掌握更多的知识,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只要你们能慧眼识金,我定不辜负父母和老师们的期望,定会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有朝一日为母校争口气。谢谢!

七、材料作文
  • 11. (2019高三下·南开模拟)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这是习总书记在“五四百年”之际给你的暖心嘱托。

        1935年,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3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面对总书记的暖心嘱托,面对张伯苓的先生的“爱国三问”,作为青年,请你写出你的体验与感悟。

    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