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19-11-05 浏览次数:28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 开(dìng)    吸(shǔn)     息(qī)      忧心忡忡(cōng) B . 悍(piāo)    视(zhēn)     谷(bì)      浑身数(jiě) C . 语(lán)     射(bèng)     挑(xìn)     吹毛求(cī) D . (qìn)     空(lǒu)      子(chuán)   销声迹(nì)
  • 2.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最多的一组是         (     )
    A . 骂    延    帐    罗蒂克   顺摸瓜 B . 家    头    瓜子  然长逝   一丘之 C .     杆    女    力能鼎   股之臣 D . 嗤    水    泳    玉浑金   匐前进
  • 3.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 . 稠蜜    斑澜     寒暄        惴惴不安      风度篇篇 B . 迟盾    压抑     拨弄        咆丁解牛      巾国英雄 C . 步阀    先驱     霹雳        名幅其实      曲指可数 D . 急躁    爆炸     亵渎        獐头鼠目      振聋发聩
  • 4.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流芳百世(流传)      差池(意外的事)     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 B . 招摇过市(炫耀张扬)  于(沦陷)         解甲归田(脱去铠甲) C . 牝马     (公马)     闷葫芦(不爱说话)   了无生意(生机、活力) D . 无路(抛、扔)    神拜佛(要求)     心力交瘁(会集)
  • 5.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B .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 . 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D . 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乃是评判一个优秀员工的首要条件。
  • 6.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列的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    (     )
    A . 紧握在地下    封闭起来      截断电流       优美柔顺 B . 清脆的响声    亲密的伴侣    交通模式       勇敢地作战 C . 记录并跟踪    情趣相投      聪明才智       铜枝铁干 D . 滞留在土中    相距甚远      恢复原状       功率匹配
  • 7.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列句子的缩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缩句:波义耳走去。 B .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 缩句:我散步。 C .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灯照耀着天安门广场。 D .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缩句:我涌起愉悦之情。
  • 8.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列选项中的人物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     )
    A . 苏轼  苏辙   杜甫 B . 王安石  欧阳修  李白 C . 韩愈  柳宗元 曾巩 D . 韩愈    柳永   欧阳修
  • 9.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表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
    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C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10.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这时,一股紫红色的火苗,也在他空白的脑子里缓缓地亮起来。

    ②监工在罗汉大爷脖子上抽了一藤条。

    ③石头砸破了他的双手,他的下巴在石头上碰的血肉模糊。

    ④监工拄着藤条原地不动,罗汉大爷搬着石头,胆战心惊地从他眼前走过。

    ⑤大爷被打得六神无主,像孩子一样糊糊涂涂地哭起来。

    ⑥大爷一个前爬,抱着大石头,跪倒在地上。

    A . ①②④⑥③⑤ B . ④②⑥③⑤① C . ⑤②①③④⑥ D . ④②①③⑥⑤
二、名著阅读
    1. (1) 《荷花淀》作者,原名派的创始人。
    2. (2) 《相信未来》作者,原名诗派的代表诗人。
    3. (3)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国著名小说家。
    4. (4) 《老人与海》作者国的著名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本文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5. (5) 《马说》作者,是之首。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文体是文。
    6. (6) 《清兵卫与葫芦》作者,(国籍)著名小说家。
    7. (7) 《金岳霖先生》作者。金岳霖先生是大学的教授。本文的作者的代表作品(写出一个即可)。
    8. (8) 《品质》作者国作家。
    9. (9) 老舍,原名,字,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
    10. (10) 《故都的秋》作者,字,主要代表作品(自传式的小说)。
    11. (11) 钱钟书,字,代表作长篇小说。其妻子为创作了与他的小说并称为姊妹篇的小说为
三、其他
  • 12.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1) 小惠未徧“”通“”解释
    2. (2) 孰视之“”通“”解释
    3. (3)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解释
    4. (4)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解释
    5. (5) 共其乏困“”通“”,解释
四、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 14. (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1.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 . 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 C . 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群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 D . 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 B . 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 C . 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 .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 .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 C .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 .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 15.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张爱玲

    贾平凹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 , 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的一连串地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招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的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现今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气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1. (1) 给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 

          形

    2. (2) 第一段中说:“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

      这两句中加线的词在文章中分别指什么?

      “戏台上的旦角”:

      “崔莺莺”:

    3. (3) 第一段中“单是正经的角儿,……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句中“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崔莺莺”分别是哪些作品中的人物?(写两个即可)
    4. (4)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张爱玲的散文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每项不超过4个字)。

      ①思想:

      ②文体:

      ③语言:

    5. (5) 文章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
    6. (6)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长处是:

      短处是:

  • 16.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寂寞的黄梅人

        读过那么多中外作家的经典作品,后来读到汪曾祺老先生的《谈风格》,汪氏直言其风格受到废名的影响。汪曾祺先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以前只是感觉到汪曾祺先生作品深受南朝《世说新语》的影响,现在突然出来废名这么个人来,我先是吃惊和好奇,接着便是满怀惭愧。原来废名是上个世纪初叶中国文坛的旷世怪才,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我从书城买回一本废名的作品,才发现废名竟是我的湖北同乡,是黄梅人。

        读过废名的短篇小说《柚子》、《半年》、《枣》、《桃园》、《竹林的故事》、《菱荡》、《阿妹》,感觉文本确是怪怪的              , 其作品写的几乎都是乡下的小人物的生活趣事,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鲜明主旨和思想深度。和汪曾祺的小说一样,废名的小说写得都像散文;与汪氏不同的是,废名的散文又写得像小说。读到汪氏的《受戒》、《詹大胖子》中的汉语文字,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母语的缱绻之爱,感觉语言被净化了,字里行间诗象疏朗清逸。废名的字句带给我们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莫名的情愫。当我们奔波在现当代作家的文本之中,深感审美疲劳的时候,读到废名的一段段文字,犹如一个孕妇吃到了心仪的酸李,那种愉悦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

        废名写他熟虑的生活,写生活的欢乐和辛苦、寂寞和沉郁,在这些人物的生活场景里,他灌满自然而然的诗绪。《柚子》里的柚子、《桃园》里的王老大和阿毛、《半年》中的新婚妻子芹等人物,个个写得形象鲜明,              , 没有一丝粉饰。文中的人物哀乐,一草一萼,天然妥帖,真似走进了意蕴其中、韵流弦外之妙境。这种“天然”既不同于我们感受到的日常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碎片,也别于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他文中的世界是从他心中自然流淌出的别有洞天的秘密,《菱荡》中的人物与天籁之间简直到了相呼应的境地,整个篇章就似天青色的树叶一样纯静天然。

        我们阅读经验中的故事逻辑在废名的小说中是缺席的,所以,我们读完他的一篇小说,视野的尽头都没有“故事”的影子。无怪乎当时的评论文章说他的小说:“读者从本书所得的印象,有时像读一首诗,有时像看一幅画,很少觉得是在讲‘故事’。”读他的《桥》时,读者还可以走进作品里,而读到《莫须有先生传》时,就明显感到文字的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是那么的                , 生涩得难于前行,耐着性子读完一段,有些不知所云了。如此看来,废名确实是寂寞的,他的文本究竟想说什么或者欲把他的读者引入到哪里去呢?我虽然困惑,但那奇特的字句之间生长的意境却是久久难忘。我因着阅读的惰性,逼近他的文本已感到太困难了,他的“                ”(鲁迅评语)难道真像是一座“孤绝的海岛”?

        停留在合肥,一种想去看看废名的愿望疯狂地催促着我。驱车几百公里,终于来到湖北黄梅他的孤独的坟墓前,没有绿荫匝地的诗意,没有喈喈的鸟叫,也没有晚风悠扬的浅吟或低怨,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就像走进“林茂无鸟声”的虚空里,有的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闲静和伤感。

        你生前寂寞,死后也寂寞,但我们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你的生命之水在汩汩地流淌。你为了学术上的分歧和朋友熊十力论争得扭打在一处,第二天,又和熊十力坐在昨天扭打的老地方继续辩论;你在北大跟你的学生上课,直指鲁迅作品之间的优劣……这些可贵的学风令现代人汗颜。你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潜心儒释道研究,你的小说里充满着静寂的意境,这种特殊的小说美学特征是你留给后人的一座富矿。

        你把冯文炳这个真名废了,废了名字就叫“废名”,你的名字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你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将是我们永远崇敬的。你留下来的文字是鲜活的汉文化元素,是留给岁月的珍贵遗言。在历史的无限的河流里,你永远也不会寂寞的。

    1. (1) 在选文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写四字格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顾影自怜       栩栩如生       不同寻常       隐晦深奥 B . 不同寻常       顾影自怜       栩栩如生       隐晦深奥 C . 不同寻常       栩栩如生       隐晦深奥       顾影自怜 D . 顾影自怜       不同寻常       隐晦深奥       栩栩如生
    2. (2)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 本文从废名的文学创作、生活习惯、个性爱好等方面入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作家的形象,给人生动亲切、如在眼前的感觉。 B . 废名的小说写得像散文,不注重故事性,没有鲜明的主旨和深刻的思想。有评论文章说,读他的小说“有时像读一首诗,有时像看一幅画”。 C . 废名是上个世纪初中国文坛的旷世怪才,他的“怪”表现在小说的取材、写法、语言等不同于他人,他的小说有自己独到的视角。 D . 因为废名的小说的文字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隐晦深奥,所以,读者很难走进他的作品中去。 E . 作者以废名的作品为切入点,来解读其艺术创作的特点,触摸并刻画其独立的人格,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个性作家。
    3. (3) 本文主要写的是废名,而作者却在前两段用较多笔墨写汪曾祺,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4. (4) 废名的创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
    5. (5) 文章的标题是“一个寂寞的黄梅人”,而文章最后却说“你永远也不会寂寞”,这样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六、材料作文
  • 17.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从下列两个材料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

    材料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的《生活》杂志把“大学”视为近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曾有人说,18世纪的大学,是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知识渊博、性格完美的绅士的地方;19世纪的大学是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20世纪的大学,是人们批判地继承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观念的地方……那么,对今天我们这些离大学之门仅一步之遥的高三学子而言,“大学”又意味着什么?“大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一个娱人娱己的游乐场?一份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一张寄自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单?还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谈谈你的思考认识,题目自拟。

        材料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