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历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

更新时间:2019-09-26 浏览次数:5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此段文献描述的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2. (2022高二上·金溪月考)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
    A .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 .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 3. 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  )

    A . 儒家学说 B . 道家学说 C . 佛家学说 D . 法家学说
  • 4. (2019高二下·威远期中)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此举旨在(   )
    A . 削弱侯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B . 树立皇帝的威信、加强君主专制 C . 改革嫡长子继承制、完善分封制 D . 为推行郡县制扫除障碍
  • 5. (2020高三上·衡水期中) 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
    A . 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 . 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C . 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 . 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 6. (2022高三上·集宁期中)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 . 实行察举制度 B . 独尊儒家学说 C .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 全面推行郡县制
  • 7. 西汉对于官僚权、利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汉(    )
    A . 官僚制度臻于完善 B . 官僚约束较为有效 C .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 . 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 8. “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   )
    A .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侵袭 B .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 C . 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 D . 设置伊犁将军控制天山南北地区
  • 9. 汉武帝推行“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有(    )

    ①分国建邦

    ②中朝制

    ③刺史制

    ④推恩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在汉光武帝时期,学生要想进入最高学府——太学,接受儒家教育,应到

    A . 长安 B . 洛阳 C . 咸阳 D . 建康
  • 11. 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同时设中常侍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 进一步提高皇帝决策的权威性 B . 降低宰相在中央机构中的地位 C . 确保皇帝诏令按照程序来实施 D . 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 12.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二、材料分析题
  • 1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迁评价其“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嬴政,几欲齐衡”。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的一生的重大事迹。

    2. (2) 报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位史学家会对汉武帝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